東南網5月2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吳洪)推擠、拉扯、鎖喉、扭打……5月17日,在臺灣地區立法機構,藍綠白民代爆發多次肢體沖突,場面一片狼藉、丑態百出。
今年1月13日,臺灣地區領導人和民代選舉結束,臺灣地區立法機構出現三黨(中國國民黨、民進黨、民眾黨)席次均不過半的局面,立法機構改革成為各黨團攻堅重點。其間,藍白合力共推5項改革方案,包括臺灣地區領導人必須定期報告施政情況、建立臺立法機構的調查權和聽證權、臺當局的高官任命必須事先到臺立法機構進行聽證等。這一系列改革方案,讓民進黨行政權受到制約,如芒刺在背。
由于立場相去甚遠,民進黨與中國國民黨、民眾黨已相互叫陣一段時日。不久前,民進黨黨團總召柯建銘更叫囂,若藍白要表決立法機構改革方案,將爆發“史上最大沖突”。
果不其然。5月17日,藍白黨團為保所提方案成功“闖關”,從15日開始就在議場外蹲守備戰,打算5月17日一早率先遞案,卻遭遇民進黨民代暴力插隊,試圖強行沖擊大門,從而引發了藍綠白混戰。進入會場后,民進黨民代又嘗試沖擊臺立法機構負責人韓國瑜,藍綠白黨團再次發生激烈拉扯和口角,場面混亂不堪。最后,有5名民代受傷,被送往醫院救治。
隨著5月20日臺灣地區新領導人賴清德即將上臺,中國國民黨、民眾黨均希望通過上述方案,取得更強的監督“武器”,制衡民進黨;而賴清德也要求民進黨要“反守為攻”,因此民進黨黨團發出“甲級動員”,以阻止方案“闖關”。
對此,臺灣《聯合報》發表評論指出,民進黨方面以肢體沖突阻擋立法機構改革,缺乏正當性,這根本無助于問題的解決,而此次沖突恐怕也是未來4年臺立法機構“政治大戲”的縮影。
事實上,從上世紀90年代起,島內政客們斗毆的事件就時有發生,某些激烈打斗的場面還通過網絡在全球廣為傳播。為了提高曝光率和知名度,一些政客甚至熱衷于在立法機構進行打斗表演,每次打斗前還會穿著印有自己名字的衣服,方便媒體記者拍攝和民眾辨識,從而吸引選票,鞏固其政治地位。于是,臺立法機構變成了許多政客的秀場。
島內分析人士指出,這種亂象充分反映了臺灣政治生態的復雜性和混亂性。各黨派之間為了爭奪權力和利益,不惜使用各種極端手段,而不是通過理性的對話和協商來解決問題。這樣的政治環境不僅不利于臺灣的發展和穩定,也讓廣大民眾對臺灣的未來感到擔憂和失望。
隨著本周蔡英文任期屆滿,她的行政團隊又開始自吹自擂所謂政績。上周四,臺灣地區行政機構負責人陳建仁在任內最后一次會議上,大肆吹噓蔡英文8年來在“強韌經濟”“幸福家園”及“民主臺灣”三方面的所謂施政成果。然而,島內民眾并不買賬。“TPOC臺灣議題研究中心”公布的蔡英文第二任期民調數據顯示,民眾多持負面看法,并列出“十大民怨”,比如,“核能/能源議題與電價”居民怨首位,蔡英文任內曾四度發生無預警大規模停電事件,引發民眾對民進黨能源政策的質疑。“疫苗采購/疫苗接種”位居民怨第二,民進黨當局阻擋采購大陸BNT疫苗,自制高端疫苗涉嫌貪腐、炒作等問題,引發民眾不滿。“臺海戰爭與和平”位居民怨第三,蔡英文施政期間兩岸關系降到冰點,臺海兵兇戰危,讓民眾憂心忡忡。其他還有“美國萊豬進口”“論文抄襲/學倫爭議”“蛋荒”“詐騙猖獗”“黑道/黑金治臺”“NCC爭議與中天關臺”等。
對此,臺灣《中國時報》刊文指出,8年前蔡英文上臺時曾表示民進黨會“謙卑、謙卑、再謙卑”,然而從“發展綠能”到所謂“民主言論”“維護兩岸和平”的承諾,都是虛有其表的謊言,所謂政績多半是吹出來的,禁不起時間考驗,偽善之政莫過于此。
面對蔡英文任期內的種種問題,即將上臺的賴清德必須嚴肅面對,尤其是兩岸問題、民生問題,如果繼續說一套做一套,只會爆發比此次臺立法機構沖突更嚴重的事件,承擔違逆民意、挑釁對抗的后果。
責任編輯:莊婷婷
- 外交部回應民進黨當局搞“金元外交”:相信危地馬拉政府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2024-05-17
- 福州臺協會30年 新老會長憶追夢故事2024-05-17
- “多來大陸看看”——在閩臺胞向臺灣青年發出邀約2024-05-17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第二十六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將在福州開幕,2024-05-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