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5月28日電(記者 阮周圍)茶室內清香氤氳,獨得一隅幽靜。經過沸水沖泡,杯中黑茶散發出獨有的松木香味,輕吹茶湯,享受唇齒間留香。這是臺灣茶人方六合一天中最放松的時刻。
方六合1957年生于臺灣高雄,17歲開始泡茶,深深愛上茶文化,決定發展成終身事業。1987年,他看到大陸茶文化的深厚底蘊,以及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潛力,決定來到上海發展生意并定居。
2007年,方六合出差路過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看到漫山遍野的老茶樹,初嘗到黑茶的獨特風味,決定在當地承包茶山,開啟職業新賽道。
此后,方六合定居益陽,十幾年來深挖益陽黑茶文化,開發自有黑茶品牌,推出多款黑茶產品,還致力于融合、傳播兩岸茶文化,開辦茶藝培訓班,先后招收600多名徒弟學習茶藝和制茶技術。
黑茶是中國歷史悠久的“邊銷茶”,在現代茶飲文化中也擁有廣泛的消費群體。黑茶葉片較大,加工周期長,其存放時間越長,口味越醇厚。方六合介紹,安化黑茶制作過程中,最具標志性的工序是經七星灶干燥,這道工序是品質形成的關鍵。
“臺灣高山烏龍茶的制作中也使用到焙火工藝,與安化黑茶的不同在于,高山烏龍茶是在烘干后再焙火,茶性更溫和。”方六合介紹,黑茶則是通過焙火干燥,兩種茶葉制作工藝稍有不同,但目的一致,都是為激發茶葉的口感和風味,使茶香更持久香醇。
湖南是萬里茶道的主要貨源地和起始段之一。歷史上,晉、陜等地茶商曾以安化茶山為茶源基地,將黑茶向北、向西運往歐亞大陸其他國家。方六合說,“黑茶生長在終年云霧繚繞的雪峰山,有得天獨厚的資江水,還有淳樸精干的益陽人。獨特的自然環境與制茶工藝,讓安化黑茶具有香氣濃郁、便于運輸等特點。”
了解茶馬古道的歷史淵源,在安化縣境內探尋百年風雨橋、古茶亭、驛站等歷史遺跡,方六合決定在益陽市成立一家茶藝館。區別于普通茶館,這家茶藝館更注重泡茶、品茶過程中的交流。
“泡茶中不僅可感環境意境之美,還有茶藝師舉手投足的姿態美、茶文化交流的內在美等。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必須傳承下去,把茶道技藝和茶文化融合發揚,我覺得很有意義。”方六合說。
如今,方六合的許多徒弟已經出師,在湖南、北京、上海等地開起自己的茶館,繼續傳播茶文化。還有不少徒弟跟隨方六合,留在茶山上,深耕制茶技藝。
方六合頻繁往返于城市和茶山中。在他看來,城市的茶藝館是傳播茶文化的平臺;而鄉村中的青青茶山,始終是夢想開始的地方。
徜徉在滿目青翠的茶山,方六合眼中看到,一片片茶葉像一顆顆種子,一針一毫,起源于微末,發展壯大后,成長為豐產的茶園。“兩岸一家親,我培養的學生越多,傳播茶文化的使者就越多,他們也像一片片茶葉,團結能成為力量。”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臺灣中華茶文化學會考察五里亭茶業市場丨共話三茶統籌、共謀兩岸融合2024-05-23
- 福州: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杯文化茶2024-04-26
- 福建:古老茶文化的新時代“國潮”風2024-04-17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商務部對部分涉臺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 國臺辦2024-05-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