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武漢開啟一場City Walk
不可錯過的寶藏路線當屬臺北路
每一個路標、每一座牌坊
都能繪就一幅武漢邂逅“臺灣”的奇遇
坐落在長江之濱的臺北路全長約2500米
東南起解放大道
西北至建設大道
是大陸最早以臺灣地名命名的道路之一
40年來訴說著兩岸的深厚淵源和交往故事
在以臺北路為主軸1平方公里范圍內
臺北一路、臺北二路、高雄路、苗栗路
花蓮社區、澎湖社區、宜蘭社區、云林社區
……
這些充滿“寶島味”的地名相互貫通
兩岸居民在此深度鏈接
20世紀80年代
長江流域啟動城市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
武漢是國家經濟建設的重點城市
據武漢市地方志,臺北路原名安定路
1984年改名為臺北路
意在增進與臺灣的交流往來
1987年后
兩岸人員往來和各方面聯系日益頻繁
很多來武漢探親、旅游、投資經商的臺胞
首選臺北路上的賓館飯店
1992年至1995年
武漢在大陸率先建設“臺灣風情一條街”
又相繼命名了高雄路、臺東路、
花蓮里、臺南里、新竹里、
宜蘭里、屏東里、云林街、金門路、
馬祖路、嘉義路、澎湖路、東河巷等地名
2007年
武漢市苗栗路順利開街
這是武漢第16條以臺灣地區地名命名的道路
當時苗栗縣訪問團還參加了開街儀式
臺灣媒體始終對武漢臺北路投以關注
1992年9月
武漢舉辦國際雜技藝術節
臺媒一則“武漢有條臺北路”的報道
引來了40多位臺商到武漢考察投資
2001年底,臺媒又配以大幅實景照片
對臺北路進行介紹
如今
臺北路已成為臺青臺胞到訪武漢的“打卡點”
穿梭其中,好像步入臺北老社區的一隅
沿線的老住宅和商業街
都彌漫著意想不到的“臺味”
風景恬靜怡人的寶島公園
湖心島上龍頭翹角、八面飛檐的“龍虎塔”
是以高雄市的“龍虎塔”為原型仿建而成
兩座孿生閣樓層層疊疊
每每有臺灣朋友到訪
都倍感親切
“我特別喜歡這個街角
路邊有綠植,轉彎有大廈
和我在高雄家門口的環境幾乎是一樣的”
臺灣青年張立綸常常帶著妻子逛高雄路
這對80后夫妻在武漢工作生活多年
他們說,在武漢“遇見臺灣、以解鄉愁”
有“在家”的感覺
一座城市的街巷地名
是當地歷史、文化的載體和見證
“每一條路,都是回家的路”
兩岸同胞熱議臺北路
不僅是因為這些同名的街巷、公園遙相呼應
更是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聯結
是共有的歷史印記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兩岸情深 地名為證——傳承弘揚閩臺地名文化深化兩岸融合發展2024-08-20
- 兩岸婚生子女夏令營福建寧德開營2024-08-20
- “圓夢好年華”2024臺灣青年人才研習班在福州開營2024-08-20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臺青往返兩岸 廈航溫暖隨行2024-08-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