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10月24日電(記者 鄭江洛)福建省委臺辦副主任鐘志剛24日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兩年來,三明市新引進臺資農業項目18個、臺灣農業新品種33個、臺灣農業新技術12項。
自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設立以來,福建三明市將鄉村振興與兩岸融合結合,通過實施現代農業、鄉建鄉創、基層共治、交流交往四大融合行動,推動鄉村融合取得實效。
2022年11月,三明市獲批設立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去年9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明確提出,支持三明建設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
鐘志剛表示,福建與臺灣有著相似的地理、氣候、生態條件和鄉村環境,鄉村融合發展潛力巨大。
在現代農業方面,鐘志剛介紹說,三明依托清流臺灣農民創業園等涉臺農業平臺,培育閩臺農業融合發展推廣基地9家,推廣臺灣農業“五新”成果示范面積達6萬畝。
在鄉建鄉創方面,鐘志剛指出,三明大力支持臺灣鄉建鄉創團隊參與鄉村振興,先后引進上趣智業、跨界自造等26個臺灣團隊為該市90多個鄉村提供駐村“陪伴式”服務,覆蓋全部縣(市、區);設立“三明閩臺鄉建鄉創合作交流中心”,將臺灣社區營造、鄉村規劃理念與美麗鄉村建設實踐有機融合,探索通過鄉建鄉創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徑,培育5個閩臺鄉建鄉創合作的示范樣板。
在基層共治促融合上,三明積極探索臺胞參與基層治理的新模式,學習借鑒臺灣創辦“樂齡學習中心”、踐行終身教育和老年教育的經驗,推廣“學養結合”的農村養老樂齡學堂模式。鐘志剛說,目前,三明已開辦樂齡學堂153個,計劃到2026年底,實現有條件的村、社區全覆蓋。
三明還積極推動交流交往促融合。鐘志剛表示,依托朱子文化、客家文化和生態資源等優勢,三明打造了清流臺灣農民創業園、寧化石壁客家祖地、沙縣小吃文化城等對臺交流平臺,每年常規舉辦有較大影響力的各類涉臺交流活動30多場次,累計吸引超百萬臺胞前來參訪交流。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只是中國的一個省”2024-10-24
- 外交部: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不存在什么“國防部”2024-10-24
- 郵儲銀行永安支行受邀參與當地銀企對接會,助力企業綠色發展2024-10-24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2024年閩臺藝術青年音樂會:以音樂為媒 共訴2024-10-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