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印發。系列報道“閩臺親上親 融合向未來”11月2日播出第四集。一年來,福建省密集出臺一系列貫徹落實《意見》的創新舉措,持續縱深推進閩臺經貿合作,在便利要素往來、深化產業合作、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下功夫,讓臺企安心順心發展,日益成為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
“老字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廣泛的社會認可度。去年以來,廈門、福州率先將臺資企業納入本地老字號申報范圍,相繼有8個臺灣品牌加入大陸老字號“大家庭”,這是福建省推動兩岸經貿深度融合的一項全新實踐。
獲評“廈門老字號”臺企“鄭福星”負責人鄭鈞元稱:“這是一個新突破,臺資品牌參評大陸老字號終于有了行業標準,未來這對于臺資中小微企業登陸大陸發展將是一個助力。”
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福建省出臺一系列創新舉措,取得一批階段性成果。在全國臺企聯的支持下,首支臺商發起的兩岸產業投資基金落地廈門,首期已募集7.86億元,重點投資科技與消費行業。
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全國臺企聯金融工作委員會主委吳家瑩稱:“這個基金能充分發揮它的效益,尤其針對臺資企業、未來的青創文創、鄉村振興的這些企業來講,幫助是非常大的。”
一直以來,兩岸行業標準難以互通,給兩岸貿易帶來諸多不便。為此,廈門率先設立大陸首個涉臺標準化平臺“兩岸標準共通服務平臺”,已收錄兩岸共通標準200多項。
一系列創新舉措推動臺資企業在福建投資布局跑出“加速度”。在廈門市同安區,臺資企業東亞機械的第三個新廠區正加緊進行主體施工,投產后,預計年產值可達50億元。
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韓螢煥稱:“政府都非常努力在鼓勵企業轉型升級,同時引進新的產業,我也參觀了很多的地方投資環境,但我們始終堅持投資在廈門。我們也希望從技術上、產業方向上,有更多機會參與國家未來的發展。”
大陸在科技領域的迅猛發展前景,吸引了不少臺灣高新技術企業和人才跨海而來,在福建扎根。來自臺灣的賴威羽大學畢業后就投身大陸芯片領域,他所在的臺企廈門星宸科技是一家AI芯片創新研發企業,今年3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正式發行上市。
良好的營商環境也為臺企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充足的動力。作為一家傳統制造型企業,建霖集團在廈門設廠后不斷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從代工加工企業轉型為擁有2000多項專利的創新型企業。
隨著涉臺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福建成為臺資企業最密集、兩岸經貿合作最緊密的區域之一。越來越多臺胞臺企選擇福建作為 “登陸”的第一家園,共享大陸高質量發展新機遇。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漳州21家A級景區對臺灣“首來族”游客免門票2024-11-06
- 廈門舉辦《2024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研討會》2024-11-05
- 第十五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閉幕2024-11-05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2024年在臺閩籍社團懇親活動走進莆田感悟媽祖2024-11-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