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城市,廈門2023年全年服務進出口總額達1010.2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元,增長21.7%,高出全國增幅11.7個百分點。
其中,“一站式”“多基地”等多項服務貿易體系都首創于廈門自貿片區。在廈門自貿片區,這里究竟是如何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和發展試點的?來看記者的調研↓↓↓
今年前三季度
維修飛機架次居全國首位
廈門是我國最早發展航空維修業務的區域之一,海關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廈門關區進境維修飛機152架次,保稅維修貨值超過1215億元,占全國接近61%。在規模占據半壁江山的背后,是海關等部門創新推出多項政策的托舉,目前這里已經建成了國際知名的全球一站式航空維修基地,境外航空維修業務位居全國第一。
占地僅1.64平方公里的廈門自貿片區“一站式”航空維修基地,就聚集著9家全球知名航空維修企業,也是廈門跨國公司最密集的工業區。這里就像一個大型的飛機“4S”店,工人們正忙著對20架來自英國、日本、阿聯酋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型客機進行維修。
小到機身上的一顆螺絲釘,大到飛機的“心臟”發動機這樣的高難度維修,飛機所需要的物料和相應的維修工種,在園區內基本上都能實現內循環。廈門已形成以飛機結構大修為龍頭,以客改貨、公務機整裝,包括航空技術培訓等“一站式”航空維修產業格局。
針對航空維修產業鏈長,涉及材料供應、工裝設備等多個領域,具有投入巨大、回報周期長的特殊性。廈門海關主動適應產業發展需求,不斷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和監管服務,推出一體化監管等創新舉措。
廈門機場海關航維保稅科科長 曾海濤:飛機維修涉及檢修、改裝等5大類近百種項目,進境之后可能需要在不同的維修基地之間轉場。我們創新推出了一站式維修的監管服務,能夠讓飛機進境之后在一個地方一次性完成所有的檢修項目,為飛機維修平均每架節約停產停工成本將近一百萬元。
一站式監管等自貿試驗區高效便捷的監管模式,累計為飛機維修節約停產停工成本近5億元,為廈門航空維修產業的騰飛注入了新的強心劑。今年1到10月,廈門航空維修產業總營收達129億元,已超去年全年營收總額,同比增長33.6%,維修進境飛機168架次,持續領跑全國。
發力“小而精”
勇闖保稅維修“新賽道”
與深耕30多年的航空維修業不同,廈門自貿片區還敏銳地發現醫療器械維修這一巨大市場的潛力。
不久前,廈門自貿片區就率先開展了“醫療器械全球保稅維修”,這條維修新賽道成效如何?
今年10月29日,兩臺來自墨西哥的B型超聲波檢測儀及其配件經海關監管順利運抵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開始進行保稅維修。這標志著我國首個醫療器械全球保稅維修項目在我國正式落地,實現了醫療器械全球保稅維修從“修自產”到“修全球”的跨越。
記者在一家率先開展醫療器械全球保稅維修的企業調研中了解到,醫療器械的整個生命周期,除了產品研發和上市銷售外,售后維修同樣重要。以前,出口的醫療器械主要在國外進行維修,需要提前將零配件運到國外維修點,場地、人工等運營成本高,削弱了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現在,企業可以將產品運回國內維修,依托國內成熟的零配件供應鏈體系及維修能力,售后成本顯著降低。
醫療器械的全球保稅維修,拓展了企業境外維修市場,形成“小而精”的高端維修產業源頭。這也讓企業看到了新的商機和賽道。
貝萊勝電子(廈門)有限公司關務負責人 許靜懿:保稅維修是屬于一種服務貿易,對企業未來的發展非常有幫助,可能會成為一個新的賽道,所以未來我們有可能慢慢地把重心轉移到保稅維修服務里面去。
醫療器械全球保稅維修是廈門自貿片區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精耕細作的大膽嘗試。廈門海關、商務等部門建立了跨部門聯合共管機制,海關還建立了和企業的ERP聯網監管模式,實現對維修貨物全程數字化監管,大幅簡化企業進出口等申報手續。
廈門海關關長 朱光耀:今年1到10月,廈門海關監管服務醫療器械出口43.8億元,同比增長10%。此外,在廈門自貿試驗片區,開展醫療器械全球保稅維修,依托國內成熟的零配件供應鏈體系以及維修服務保障能力,進一步推動國內企業融入全球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鏈和供應鏈,為全球高端醫療器械保稅進口維修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和保障。
推動港航貿一體化
賦能共建“一帶一路”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廈門自貿片區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通過強化外貿企業服務保障,打通港航貿一體化大通道,在構筑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樞紐上起著積極作用。
在廈門自貿片區港務大廈32樓的一塊大電子屏上,“絲路海運”國際航運綜合服務平臺的運行數據實時滾動,展現千萬個集裝箱如何經由“絲路海運”命名的航線,沿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全球流轉。
“絲路海運”是我國首個面向“一帶一路”的國際航運綜合物流服務品牌和平臺,迄今132條“絲路海運”命名航線已累計開行17042艘次,通達46個國家和地區的145座港口。而在廈門,中歐班列加密開行,海鐵聯運、多式聯運,讓陸海無縫銜接。
福建絲路海運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南: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340家港、航、貿、科技、金融、信息等企業共同參與到“絲路海運”的大家庭中。目前有132條航線,我們希望港口貿易服務的提升,能夠更好保障我們國家的供應鏈、產業鏈安全、高效、穩定、可控。
為了進一步優化促進外貿新動能,今年5月廈門自貿片區發布了《廈門市2024年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從六大方面開展專項行動,全面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
在廈門,通關“更快捷”。實施廈門口岸鮮活農產品7×24小時預約通關“綠色通道”保障。推廣進出口貨物查驗“卸船分流”與“入卡分流”便利模式。實施“跨境一鎖”通關模式,實現廈門至香港進出口貨物在粵港公路口岸“不換車、不換鎖”自動快速驗放。提升高崎機場國際中轉便捷性,將國際中轉旅客通行時間最快縮短至10分鐘。
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管委會副主任 翁曉嵐:從今年前三季度來看,航空維修的產業營收增長了37%,文化服務進出口增長了14%,融資租賃中飛機引進數量增長了100%。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動我們片區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的融合發展。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海峽兩岸代表齊聚廈門雙十中學 共探教育數字化轉型2024-12-02
- 廈門眼科中心:第十屆華廈眼科斜視與小兒眼科活動成功舉行2024-11-29
- 廈門海滄區舉辦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分享匯 助力臺青在廈創業落地2024-11-28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金門珠山大道公廟赴海滄青2024-12-0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