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海峽兩岸>臺灣新聞
      分享

      中新社臺中1月14日電(記者 路梅)歲末年初,臺北孔廟、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等,不約而同地舉辦古琴音樂會。無論是距今兩千多年的《流水》或是改編自現代流行歌曲的《滄海一聲笑》,都讓觀眾陶醉。古琴以其深厚的文化魅力,在臺灣民間被越來越多人喜愛與傳習。

      擔綱上述兩場古琴演出的,是臺灣民間古琴教育團體“弦耕琴社”。社長黃鴻文從個人愛好到成立琴社推廣古琴,串起的兩岸琴緣延綿至今。

      1999年,大陸著名琴家李明忠應邀到臺灣演出,當時還是中興大學中文系學生的黃鴻文被古琴吸引,向其提出拜師學琴的想法,李明忠欣然應允。黃鴻文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回憶起當時情景,他在2000年前往西安,“連續一個月,每天去李老師家學琴,師母還做晚飯給我吃,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之后幾年里,他每年寒暑假都到大陸,向多位大陸琴家請教琴藝。他說,“我的古琴傳承自大陸。”

      與其他的民族樂器相比,古琴在臺灣較為小眾,了解古琴和彈奏古琴的人不多,一些愛好者和琴家自發成立的琴社通常規模較小,有興趣學琴的人也不容易找到學習的渠道。黃鴻文從西安學琴回到臺灣的第一年,就有人提出跟他學琴。“我學古琴本來只是個人愛好,并不是為了教琴。”他說,起初不很正式地教了一些學生,有時會帶他們去為書畫展覽表演熱場,隨著接觸和了解古琴的人逐漸增多,前來求學者也越來越多。

      “好的音樂直指人心,流傳至今的古琴曲都是經過千百年時光淬煉的精華。”黃鴻文表示,“古琴不僅是演奏的樂器,更凝聚著中華文化的深厚沉淀,因此與西洋樂器相比,與我們的心靈契合程度也最高。”他的學生里,不乏嘗試其他樂器后最終仍回歸古琴的例子。

      “這么好的聲音,如何讓人們一開始接觸時的喜歡長久地延續下去?文化傳承的第一步就是教育。”原本擔任中文教職的黃鴻文決定全身心投入古琴教學,2010年在臺灣南投縣成立“弦耕琴社”,探索和完善系統的古琴教育模式,把古琴推向大眾。

      “古琴有三千年歷史,凡能想到的彈法、編曲,古人早已嘗試過,流傳下來的都是經典。所以現在雖然評定彈奏者水平是以現代考級體系為依據,但我堅持教學要以古法為核心。”黃鴻文不斷在古籍中尋找相關記載并融入自己的教學體系中,發表過相關論文十數篇。“例如,忽必烈的宰相耶律楚材擅古琴,他的詩里就記載了練琴的方法與心得。能讀懂文言文,又會彈古琴,是我的優勢。”黃鴻文現今在臺灣中部幾所大學教授“古琴美學與文化”課程,并指導逢甲大學中文研究所的碩博士生撰寫古琴論文。

      如今,“弦耕琴社”培養了8位古琴教師,并在臺灣多地設立了11個教室,學員累計逾500人,每年舉辦古琴講座二十余場,幾乎每月都有正式演出。琴社每年帶領學員前往大陸學習交流、比賽、演出,或參加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的社會藝術水平考試,以評定學員的演奏水平,已有不少人拿到了最高等級。

      黃鴻文表示,大陸學古琴的青少年多,而臺灣學古琴的多是社會人士,他正推動臺灣青少年接觸和學習古琴。“臺灣民間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堅持,讓我相信古琴在這里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我們到大陸參加比賽,也經常得獎。”黃鴻文自豪地介紹,琴社一位非科班出身、原本是公務員的老師,到大陸參加一項大賽連續三年獲得銀獎仍繼續精進,直到獲得金獎,令大陸琴友也贊嘆佩服。“在這樣的氛圍里,兩岸琴友相互切磋、彼此學習,能共同進步,這是非常好的。”

      剛忙完在臺灣的演出和教學,黃鴻文近日又前往上海,應邀擔任一場古琴比賽的評委。“我真的相信,傳承古琴是我的天命。我覺得老天爺就是要我來做這個,而且要把它做好。”他對記者如是說。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市總工會職工健康服務站打造“體重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亚洲区小说区激情区图片区| 亚洲精品二区国产综合野狼|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下载| 激情五月亚洲色图|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 亚洲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亚洲产国偷V产偷V自拍色戒| 亚洲人成网77777亚洲色|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视频亚洲一级| 亚洲av无码成人影院一区| 亚洲av最新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中文字幕久在线|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蜜桃|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蜜桃| 99久久国产亚洲综合精品| 亚洲免费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V欧洲精品V日韩精品|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 亚洲日本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观看不卡| 日本亚洲欧洲免费天堂午夜看片女人员 |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情综合五月天| 亚洲高清国产AV拍精品青青草原 | 亚洲综合激情五月丁香六月|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a| 在线观看亚洲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国看不卡| 久久91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