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報1月20日訊(記者 吳洪)上周,“臺獨”組織“黑熊學院”被媒體爆料得到民進黨當局諸多補助,引發島內各界的質疑與憤怒。
中國國民黨籍民代張智倫披露,臺警政部門去年11月曾發函給各縣市,要求規劃民防訓練,其中“緊急救護訓練”指定由各縣市警察局主辦,并推薦“黑熊學院”等組織。2025年度臺灣民防訓練預算高達2200多萬元(新臺幣,下同),張智倫質問:“可以這樣用預算來私相授受給特定機構嗎?”他痛批臺當局內政部門把下發函文以密件的形式處理,讓各縣市不敢提供給民代去查核,“密件就是民進黨不能說的秘密”。
翻看“黑熊學院”的課程,真是“精湛”,光是一項“跟著黑熊準備求生必備蔬菜種植術”課程便要價3840元,聲稱會傳授“打造生活自耕能力”等。中國國民黨嘲諷說,沈伯洋(“黑熊學院”負責人)“實在是商業鬼才、民主菜農”。中國國民黨同時指出,臺軍苦于人力嚴重流失,選擇賠錢提前退伍的軍士官人數暴增。但真正重要的防務人力流失對民進黨而言并不重要,只有密件狂砸2000多萬元給“黑熊學院”才重要。
“黑熊學院”2021年由沈伯洋與何澄輝創立,學院宣稱“推廣全民防衛相關議題、知識和技能訓練”,長期鼓吹“抗中保臺”。雖然“黑熊學院”自稱是民間團體,但其資金很多來自民進黨當局的資助。
不僅如此,中國國民黨籍民代王鴻薇進一步披露稱,“黑熊學院”在“公益勸募平臺”募款,違法用公益勸募的資金從事政治活動。光是“2024年臺灣民防教育推廣計劃”募資就超過1500萬元,募款成效超過102%。相比之下,其他弱勢團體募款進度緩慢,兩者天差地別。
臺灣《中國時報》評論指出,沈伯洋在蔡當局時期以一套所謂“信息戰”論調贏得綠營高層的心。之后島內安全事務高層的理論幾乎都以沈的論述為核心,可以說“黑熊學院”早就滲透到島內各公務機關。文章指出,“黑熊學院”一再宣稱不拿當局資源,民進黨當局卻為其大開綠燈,挹注資源藏于黑箱。
有網友發現網上賣260元的急救包,民眾要贊助“黑熊”2000元才能拿到,根本是在發民防財。臺灣《聯合報》發文諷刺道:“‘黑熊’拿商人捐款、領政府補助、上課收費,還募款兼賣民防小物,怎能不財源滾滾?”
雖然島內各界對臺灣的政治生態頗感悲觀,但上周也有一些讓民眾和業者期盼的亮點。17日,文化和旅游部宣布,將于近期恢復福建、上海居民赴臺團隊游,盼能促進兩岸往來正常化和各領域交流常態化。國臺辦表示,積極支持,樂見其成。消息傳到島內,各界都相當振奮。島內觀光餐旅類股票受此消息激勵全線大漲。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對此高度肯定,認為這符合兩岸人民的利益與福祉,他也借此為臺灣的觀光業者和廣大民眾向臺當局請命,希望當局盡速解除對大陸旅游警戒與“禁團令”,并恢復疫情前的直航點(目前兩岸的直飛城市僅13個),用開放代替對抗,讓兩岸關系重回和平發展的正軌。
臺灣海峽兩岸旅行發展協會理事長蕭博仁說,大陸方面已經展現誠意,希望民進黨當局積極回應,不要再跟業界作對。近期島內飯店及旅行社倒閉眾多,大陸游客進來不只是挹注旅游業,而是激活整個產業鏈。
臺灣旅游交流協會執委會主委賴瑟珍說,恢復福建、上海居民赴臺團隊游是大陸方面釋出的一大善意,希望當局盡快解除“禁團令”、“橙色”旅游警示等限制,這是臺灣旅游業者的共同心聲。如果臺灣方面能善意回應,一來一往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兩岸旅游恢復正常交流就指日可待。
賴瑟珍說,臺灣旅游業已做好準備,歡迎大陸旅游業者先到臺灣踩線,雙方業者攜手提升旅游品質,開拓更多有質感、有深度的旅游產品,滿足不同群體旅游需求。希望雙方循序漸進,合力推進。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臺灣旅行業者應該可以開開心心地過年了!”臺灣中華優質旅游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奇岳說,臺灣業者對兩岸旅游交流恢復正常期盼已久,當然現在還有一些問題要克服,這需要民進黨當局能夠作出善意的回應,首先要盡快解除“禁團令”,相向而行,堆積善意。
臺灣遠龍旅行社董事長包蕾認為,大陸方面的新政策“令人振奮”,將為臺灣旅游業注入新的活力,有力促進臺灣旅游市場復蘇。她也非常希望“禁團令”能盡早解除。
臺灣《中國時報》發文指出,去年全年來臺旅客僅有750萬人次,今年春節九日連假的全臺訂房率跌破四成。觀光主管機關對上述數據的改善早已束手無策。大陸去年前三季度出境旅游將近9500萬人次,全年將破億人次,來臺旅客卻只有32萬人次;而2015年最高峰時達到418萬人次。這次福建、上海居民來臺團隊游,恐就是數以十萬計,臺灣旅游喜迎“小陽春”。
責任編輯:莊婷婷
- 來閩臺新春市集 找回童年過節記憶2025-01-20
- 閩滬居民赴臺團隊游將恢復 臺灣觀光業個股全面大漲2025-01-20
- 福建三明:兩岸“鄉”融勢頭足2025-01-20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300多種臺灣商品走進廈門 和臺胞們關系越來越2025-01-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