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北京3月3日訊(記者 陳佳慧)剛剛過去的春節是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文化味十足。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劉結一3日在北京表示,春節“申遺”成功后,中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達到44個,居世界之首,展示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巨大魅力。
3月3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大會新聞發言人劉結一向中外媒體介紹本次大會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中國臺灣網記者 陳佳慧 攝)
3月3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劉結一表示,首個“非遺版”春節長假,大家過得更精彩、消費更旺盛。電影票房、觀影人次雙雙破紀錄。傳統文化與高新科技跨界融合,爆款迭出。過境免簽政策帶火“中國游”,入境游客同比增長150%,創下歷史新高。“打卡”中國年俗成為時尚,住民宿、穿漢服、逛廟會、吃餃子,沉浸式感受中國文化,回味無窮。
劉結一表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寶貴滋養。人民政協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直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積極作為,為文化強國建設廣集良策、廣聚共識。
劉結一介紹,去年,政協委員赴山東、山西、河南等地,深入博物館、文化古跡、古城街區、研究機構、高校院所開展專題調研,與一線文博工作者座談交流,詳細了解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重要項目的進展情況,提出建議,讓文化的底蘊煥發出新時代的精神。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政協委員同有關部門負責同志深入協商互動,在知情明政基礎上,就推動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等形成諸多共識、提出良策,得到相關部門重視和采納。為引導全社會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組織專家編寫《歷史文化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100講》,生動闡釋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豐富內涵,這本書被評為全國史學界研究闡釋中華文明重大成果之一。
劉結一強調,全國政協將繼續致力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助力筑牢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文化根基。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正不斷豐富“一國兩制”的生動實踐2025-03-04
- 新加坡企業看好中國經濟前景2025-03-03
-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7.1745 調貶7個基點2025-03-03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