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正加速推動科技創新。DeepSeek橫空出世,人形機器人迭代出圈,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創新驅動發展話題熱度不斷,還有這幾天快速引爆市場熱情的AI智能體產品Manus等等,這些不斷涌現的科技成果既增強了我們的信心,又為未來產業的發展打開了新的窗口,更為兩岸融合發展注入全新活力。科技創新賦能兩岸交流,臺胞臺企應積極把握這一趨勢,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深化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在人工智能領域工作的臺灣青年蘇雍竣格外關注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科技創新相關的內容。
國務院總理李強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堅持創新引領發展,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人工智能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熱詞。我們看到,去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要開展“人工智能+”行動。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就是要抓住人工智能技術突破的機遇,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廣泛應用,努力推動人工智能真正賦能千行百業、走進千家萬戶。蘇雍竣認為,人工智能不僅是經濟增長的引擎,更是兩岸融合發展的“橋梁”。“臺灣地區在半導體、精密制造等領域技術積累豐富,而大陸在人工智能算法、大數據和應用場景方面具有優勢。兩岸可以通過合作共同開發智能機器人。未來需要進一步細化合作機制,例如設立兩岸人工智能聯合創新基金、共建閩臺智能算力樞紐等,爭取將政策愿景轉化為切實的融合發展動能。”蘇雍竣說。
“科技的加持可以打破信息壁壘,有力助推兩岸交流新范式。以DeepSeek為例,盡管當前臺灣地區存在使用限制,但我認為,科技手段終將推動兩岸信息互通,這是擋也擋不住的潮流。未來兩岸可通過AI大模型精準匹配需求,結合互聯網平臺擴大交流覆蓋面,讓更多臺灣青年‘首來族’了解真實的大陸。”在臺灣青年陳文成的眼中,全國兩會不僅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體現,更為臺灣同胞提供了發聲的渠道。他相信,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這些科技創新方面的新舉措會進一步推動兩岸創新交流模式,促進兩岸融合發展,增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我關注到‘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這一表述。我覺得這體現了大陸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理念的持續深化,也彰顯了大陸在推動兩岸交流合作方面的積極態度和堅定決心。這不僅是對兩岸同胞共同利益的回應,更是為兩岸關系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在大陸發展多年的臺灣青年林承鐸每年都特別關注全國兩會,尤其關注兩會期間有關兩岸融合發展的相關議題和信息。
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投資于人”。而具身智能、瞪羚企業、零基預算、6G、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這些“新詞”也首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林承鐸認為,這傳遞出很多新機遇,也展現出不少新趨勢,臺灣可以積極參與進來。他說:“以具身智能來說,作為人工智能的前沿科技,可以為兩岸產業合作提供新的契機。在智能制造、科技金融、社會服務等領域,兩岸可以聯合開展具身智能機器人的技術研發,共同攻克機器人感知、運動控制、人機交互等關鍵技術。兩岸企業也可以在具身智能產業鏈上形成分工協作,共同提升兩岸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整體競爭力。”
“在AI醫療方面,大陸的應用不斷擴大,AI輔助診斷、智慧醫院和遠程醫療成為重要方向。臺灣的生物技術產業可以與大陸的AI公司合作,推動精準醫療和基因檢測等領域的發展。”臺灣青年羅鼎鈞認為,在深化兩岸產業合作和促進科技交流方面,科技創新是未來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若兩岸能進一步加強產業鏈上的協作,將會帶來更多創新成果。
在經濟全球化和科技快速變革的浪潮中,兩岸合作不僅能為臺商臺胞帶來巨大的商業機遇,還能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共同繁榮。兩岸應在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等領域找到共同發展的新契機,讓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共同創造屬于我們的美好未來。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這些高水平對外開放,必將集中釋放政策紅利!2025-03-11
- 兩會進行時丨閩臺兩岸一家親,同名同宗亦同心2025-03-10
- 臺灣省全國人大代表:為兩岸青年的融合發展創造更多可能2025-03-10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王毅:臺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今后更絕無可能2025-03-1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