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北京3月11日訊(記者 劉琳)“如果臺灣不能給予青少年文化、歷史的熏陶,歡迎他們來大陸‘補課’!”陳云英說。
陳云英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臺灣省代表團全體會議現場。(中國臺灣網記者 麥旭濤 攝)
在這位臺灣女性人生的前30多年里,臺灣推行的是國民黨教育體系下的“愛國主義”。當時的國民黨為“反攻大陸”儲備人才,在學校里讓臺灣學生通讀古文,完整地學習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
如今,臺灣地區施行的2019年版新課綱大幅刪減文史,尤其是在語文領域的學習內容,課綱實施已五年。陳云英認為,這對臺灣年輕一代未來的發展勢必是不利的。
“從哲學心理學來看,一個人認識自我就能認識世界。如何認識自我?就是認識我的祖先來自哪里。認識我們的祖先、國家、民族,就知道我該去往何方,人就開始有‘大我’,未來就能成‘大才’。”陳云英從自己的專業角度侃侃而談,并發出倡議,“希望臺灣青少年有機會能更準確地認識中國歷史,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員,找到民族認同、國家認同,在優秀的民族、優秀的文化中成為優秀的自己。”
陳云英是臺灣省全國人大代表,也是一位教育學博士。她在上世紀50年代出生于臺灣臺北的一個商人家庭,1983年離開臺灣赴美留學,相繼獲得教育學碩士和博士學位。1987年,同丈夫林毅夫回到祖國大陸,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特殊教育研究室,編寫了中國第一套特殊教育叢書,創辦了中國第一本特殊教育雜志、第一個特殊教育網站。她的名字同中國當代特殊教育的多個第一緊密相連,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特殊教育第一人”。
如此光鮮的履歷,在陳云英表達對青少年發展關切前,通常只“輕描淡寫”為一句“因為我是做教育的”“因為我有兒童心理學研究背景”等。但是,無論是在臺灣省代表團全體會議上,還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陳云英圍繞“青年、青少年成長和發展”所提出的主張和建議卻是“濃墨重彩”。
在陳云英看來,民進黨當局所施行的2019年版新課綱無疑損害了臺灣兒童生而具有的生存權、發展權、教育權。她譴責民進黨因為“反中”、“抗中”而剝奪臺灣青少年生存權、發展權、教育權的殘忍行為,并表示“我們非常傷痛,不希望在祖國強大的時候把臺灣青少年落下。”
面對臺灣青少年,陳云英滿懷信心。她說,“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續五千年沒有中斷的文明。我們的文明如此輝煌,祖國又是如此開放,每一個城市、每一所學校、每一座博物館都在擁抱臺灣青年,都在盡可能地幫助臺灣青少年學習。如果臺灣的青少年可以自由選擇,我相信他們絕大部分都會選擇到大陸來。”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倉山舉辦臺灣青年交流研學活動2025-03-11
- 外交部:“中國臺灣省”,有案可查!2025-03-11
- 王毅:借臺灣生事,就是給日本找事2025-03-11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鷺籃杯”戰火重燃 兩岸融合女籃隊伍閃耀亮2025-03-1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