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海峽兩岸>臺灣新聞
      分享

      近年來,武夷學院充分發揮優勢,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挖掘整合兩岸教育資源,強化教育對科技和人才的支撐作用,探索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徑,在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方面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對臺合作辦學闖新路

      2011年,武夷學院獲批閩臺合作辦學高校,開啟了閩臺聯合培養人才項目,學校成立海峽成功學院,與臺灣高校開展合作辦學,剛開始采取“3+1”模式,即學生本科3年在武夷學院學習,1年到臺灣合作高校學習,2013年首批學生赴臺學習交流。之后,學校在全國率先創新閩臺合作培養人才的“4+0”辦學模式,即本科4年均在武夷學院學習,由臺灣合作高校選派師資到武夷學院任教,吸納優質教育資源共育應用型人才。

      學校開設的對臺合作專業均為具有地方特色和優勢的專業,并選擇具有相應專業優勢的臺灣高校進行合作,同時緊密對接福建自貿區的發展需求,整合優化國際經濟與貿易、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多個專業。這些專業不僅符合行業發展趨勢,也為學生提供了與兩岸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緊密契合的教育平臺。

      學校積極打造具有兩岸特色的融合課程,與臺灣高校共建課程體系,設立雙師制課程,共同設計并開設了多門跨學科課程,涵蓋文化、藝術、旅游、生態等多個領域,如食品包裝學、食品標準與法規、食品工廠設計等,實現學科知識與市場需求的深度結合。雙方課程的結合不僅融入了最新的文化與科技成果,還提升了學生多方面的適應能力,使他們的知識體系更貼合兩岸發展的實際需求。

      學校推行“閩臺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能力為目標,培養具有廣闊視野和跨領域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截至目前,學校的閩臺項目為社會輸送畢業生3000余人,大多數畢業生選擇進入福建自貿區、臺灣及大陸跨境電商、文化創意產業等領域工作,為兩岸經濟合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在邀請臺灣教師來講學的同時,學校還派遣青年教師赴臺灣高校進修、攻讀博士學位,提升師資隊伍的水平,進一步促進兩岸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的碰撞與融合,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教育體驗。

      據統計,開展閩臺聯合培養人才項目以來,武夷學院與臺灣50余所高校進行交流,與20余所高校簽訂合作辦學協議,閩臺合作辦學專業19個,先后互派師資、學生3000余人。2019年,學校獲批面向港澳臺地區招收本科學生資格。

      引進臺灣人才促融合

      在武夷學院茶與食品學院,有一對“夫妻檔”臺灣教師楊仲平和謝佩勛,他們筑夢武夷山水間,在三尺講臺和閩北廣闊的天地施展才干。“生活在武夷學院,讓我感受到比家鄉還溫暖的閩北人情。2020年底,我們夫妻迎來了女兒,期間正值疫情,學校給予了溫暖且及時的關懷與各項協助。遇上傳統節慶,校方也不會忘記給我們送上溫暖的祝福,同事們之間互助友愛,分享生活與工作經驗。”楊仲平、謝佩勛欣喜地說。

      武夷學院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從2012年開始,學校長期聘請臺灣博士等高層次人才,開啟省內新建本科高校制度創新之先河。目前已累計引進超過300名全職和短期任教的臺灣教師。臺灣教師在文化創意、傳統文化教育、生態保護、機械設計制造、國際經濟等多個領域的深度參與,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術視野。例如在文化創意領域,學校與臺灣的藝術與設計專家共同開發了“文化遺產與創意產業”跨學科課程,結合武夷山地區的文化與自然資源,幫助學生理解如何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意產業相結合,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意產業人才。

      學校積極完善臺灣教師引進政策和激勵保障機制,依托校內的省級閩臺職工交流基地、臺灣教師聯誼會等平臺,提供貼心服務保障,助力臺灣教師職業生涯的發展。出臺臺灣教師系列專業技術職務聘任條件等制度,持續優化臺灣博士在校工作機制,加大吸引臺灣高層次人才來校任教的政策支撐。

      除楊仲平和謝佩勛之外,在武夷學院生態與資源工程學院,臺灣博士饒瑞曄迎娶“大陸新娘”毛竹簡,如今在學校安居樂業。朱子學研究中心臺灣博士黃柏翰在武夷學院工作生活已經超過12年,深深融入兩岸文化交流,共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此外,部分臺灣教師還與福建省司法局合作,擔任民間調解員,積極助力閩臺融合。

      深化科學研究助發展

      武夷學院積極推動兩岸科研互動和學術交流,定期舉辦學術會議與研討會,促進兩岸學者之間的合作與互動。學校特別注重在生態環境保護、茶產業研究、文化產業發展等領域的合作,與臺灣高校聯合策劃實施多個學術項目。這些項目不僅加強了兩岸學術資源的共享,還推動了學術成果的創新與轉化,進一步拓展了雙方在學術領域的交流深度。例如學校與臺灣高校共同開展的“茶葉加工與標準化”研究,成果已經成功應用于福建和臺灣的茶產業優化升級。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學校與臺灣高校合作探索朱子文化和武夷山遺產地的數字化保護路徑,為兩岸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通過產學研結合的合作模式,武夷學院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價值,推動了科研創新與產業發展的緊密結合。

      同時,學校的臺灣教師以其專業精神,參與相關領域的科研工作,部分臺灣教師還獲得了國家級、省級課題,帶動促進了學校的科研團隊建設和學科專業建設。黃柏翰深耕朱子學研究十余年,主持和參與國家級、省級課題10余項,其中《戰后臺灣儒學研究(1945—2000)》獲國家社科基金立項,為推動兩岸儒學研究和文化認同提供重要支撐。饒瑞曄圍繞農廢物資源化技術、膜分離技術及光催化產氫能方向,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作為福建省科技特派員,他協助研發并制定相關公司企業標準,從事茶葉專用肥的研發及生態茶園技術推廣,申報福建省技術創新重大項目、南平市資源化學產業科技創新項目,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新征程上,武夷學院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堅持先行先試、勇于開拓創新,持續推進與臺灣高校開展高水平合作辦學與多元化合作,打造閩臺聯合辦學特色品牌,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發揮更大作用。

      責任編輯:莊婷婷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老人替父輩臺灣老友掃墓70多年 一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久久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99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 久久综合图区亚洲综合图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亚洲精品色播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 亚洲妇女无套内射精|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 亚洲精品9999久久久久无码|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亚洲啪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蜜桃| 国产 亚洲 中文在线 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乱亚洲乱妇24p| 狠狠综合亚洲综合亚洲色| 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99久久精品|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素人|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手机在线| 在线观看国产区亚洲一区成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男男|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系列天堂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亚洲欧洲尹人香蕉综合| 亚洲三级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AV海量| 亚洲JLZZJLZZ少妇| 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久妻妇|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亚洲|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