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騙局防不慎防 警方提示:不要隨意轉發
近期,此類微信騙局讓人防不勝防,從小白同學丟準考證,到消防官兵受傷急需“熊貓血”,再到兒童走失求尋人……這讓很多網友在上當的同時又充滿無奈:“現在生活節奏加快,沒有時間也不知怎么去辨別真偽。萬一別人真的需要幫助而自己卻不作為,總覺得良心上過不去。所以看到類似求助的信息后,還是寧可信其有了。”
那么,如何識破此類尋人騙局呢?林警官說,遇到類似情況時,首先不要盲目轉發,盲目轉發不僅會影響個人的信譽,還會擾亂社會公信力,從而成為傳播謠言的幫兇。微信已成為一個龐大的互聯網社交圈子,其傳播信息的能力強、范圍廣,在充分發揮其作用的同時也應該保持警惕。
其次,辨別真偽并不難,一是看內容:一般詐騙信息的用詞比較含糊,這是此類騙局的最大破綻。比如這條信息中提到的“實驗小學”就沒有具體城市和限定,如果有明確的單位,網友可以聯系相關部門證實;二是可以借助網絡查詢有無相似內容;最后可以根據手機號碼的歸屬地來判斷,手機號是外地的,一般有可能是騙局。
警方提示:網民應該提升自我素養,增強鑒別假消息的能力,對于自己不能證實的信息不妄加評論、不憑空猜測,為避免“朋友圈”透支愛心與信任,建議掌握第一手信息資料(如:小孩走失、撿拾錢包、駕考新規、流浪動物求收養、政府部門緊急通告等等)的當事人應選擇向公安機關、權威媒體或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求助,有效解決問題的同時避免愛心被“忽悠”。
法律鏈接: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有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2、根據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規定: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責任編輯:黃小群
- 最新民生調查 頻道推薦
-
民生調查:福州東江濱多個樓盤戶外廣告被涂抹2016-10-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