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2月1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程枝文 實習生 林浩翔 海峽網記者 李牧晨)連日來,高菜價成為福州市民熱議的話題。記者走訪福州多個農批市場、商場和超市,發現節后部分瓜類、菇類蔬菜價格開始回落,但受天氣影響,葉綠菜價格依然保持高位。
蔬菜價格大漲,市民喊吃不起
“1公斤小白菜20元,茼蒿菜24元,比魚肉的價格高不少。”2月15日,家住福州市倉山區的李女士前往小區附近的農貿市場買菜,看到菜價后被嚇了一跳,“太離譜了,最貴的是菠菜,1公斤竟然賣到40元”。
近一段時間,福州菜價蹭蹭上漲,讓部分市民感嘆吃菜比吃肉貴。16日一大早,記者來到福州多個農貿市場,詢價后得知,荷蘭豆每公斤40元,青瓜每公斤14元,就連平時不起眼的小白菜每公斤也賣到了20多元。
商場和超市的蔬菜價格也一樣處在高位。在鼓樓區華屏路的新華都,記者看到這里的大部分新鮮蔬菜每公斤賣10元以上,其中花菜、冬筍、四季豆每公斤超過15元。
在福州臺江區一農貿市場,一位正在選購蔬菜的顧客說:“吃菜比吃肉還貴,可是菜再貴也得買!春節期間,葷菜吃得太多,明顯感覺營養過剩了,現在就想吃點清淡的素菜。”
福州沃爾瑪超市花開富貴店林店長告訴記者,持續的陰雨天氣,使很多地里的葉綠菜都凍死爛掉了,就連大棚里的蔬菜也有不少被凍死,蔬菜的批發價都在往上漲。“我在沃爾瑪超市上班快10年了,第一次遇到菜價飆漲到如此高。”
產量銳減是價格居高不下主因
“春節假期蔬菜漲價是正常現象。”多個農貿市場的攤主和超市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也不想價格這么高,但由于拿菜價格高,想賣便宜點都不行。
蔬菜價格季節性上漲,雖說是常事,為何今年漲得這么厲害?
記者調查發現,其中有多重原因。一是本地產量銳減。近一個多月來,福州連續氣溫偏低,蔬菜生長周期長、成長慢,嚴重影響蔬菜生產,部分作物發生寒凍災害,導致蔬菜產量銳減,價格不斷攀升。“今年1月下旬,頂級寒潮襲擊全國,福州也不例外,大面積的葉綠菜凍死,本地空心菜、春菜、菜心等品種幾乎全軍覆沒。”福州海峽蔬菜批發市場副總經理林捷說。省農業廳種植業管理處副處長翁定河告訴記者,據統計,全省200多萬畝菜地中,受今年極端天氣影響,至少有四成受災,不僅波及陸地蔬菜,就連設施農業也未能幸免。除了閩南部分地區外,其他地方都是重災區,這是我省今年蔬菜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二是外地供應明顯不足。“往年可以從山東、云南等地調供蔬菜,但今年這些地區同樣受災嚴重。”林捷說,葉綠菜最怕遇到雨季和冷天,雨季和冷天會導致菜爛在地里,即使有收割,菜的品相也很一般。收割量不到平時的五分之一,市場供不應求,菜價自然水漲船高。
三是運輸和儲存成本的上升。福州商務部門分析認為,總體上看,由于福州本地蔬菜生長周期較長,從外地調入的蔬菜雖然在不斷增加,但春運期間外調蔬菜運輸和貯存成本相當高。
啟動價格協商機制,5種蔬菜獲政府補貼
為保障市場供應,穩定蔬菜價格,目前福州已啟動蔬菜價格協商機制。
16日,記者從福州市商務局獲悉,榕城在全市近百家商超對大白菜、流星包菜、白蘿卜、上海青和天津白等5種蔬菜實施協商零售價,以緩解蔬菜價格高漲之勢。“此次調控時間為2月6日起至3月5日,委托海峽蔬菜批發市場作為承辦單位,統一調運上述蔬菜品種,按照協商批發價供應給大型超市和平價商店,超市和平價商店以協商零售價進行銷售,實際采購價與協商批發價之間的差價由福州市財政補貼。”福州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上述5種蔬菜是福州市民在春節期間購買量最大的品種。目前,許多商場和超市已開始大量調運此次要調控的蔬菜,以保障供應。業內人士表示,按照往年的慣例,隨著這5種蔬菜價格的陸續下調,有望帶動整體蔬菜價格下降。葉綠菜生長需要周期,例如春菜要20多天。只要氣候穩定,雨水適量,預計半個月后,本地產的空心菜、小白菜等葉綠菜就能上市,屆時葉綠菜價格會有明顯下降。
連日來,記者在多家商場和超市發現,商家均按照協商價銷售上述5個品種蔬菜。“自從有了政府補貼菜品出現,大部分市民都已將這5種蔬菜作為首選菜品,其他高價格蔬菜銷量低了許多。”永輝超市國棉店一負責人說。
新聞鏈接>>>
根據福州啟動的價格協商方案,福州市在永輝超市、大潤發、興福興、藍天以及民天下屬的20多家平價店、禾盛15家門店,實施蔬菜價格協商機制,此次納入價格調控的蔬菜大白菜,協商零售價為1.3元/500克,流星包菜的協商零售價為2.5元/500克,白蘿卜的協商零售價為0.8元/500克,上海青和天津白的協商零售價都為3元/500克。
責任編輯:肖舒
- 最新民生調查 頻道推薦
-
民生調查:福州東江濱多個樓盤戶外廣告被涂抹2017-04-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