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28日訊(記者 林先昌)今年是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
位于閩東寧德的大山深處的下黨鄉,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全鄉沒有一條公路,交通十分不便,素有“車嶺車上天,九嶺爬九年”的說法。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三進下黨調研指導扶貧工作,幫助解決發展難題。30多年來,下黨鄉干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堅定信心、埋頭苦干、久久為功,經過不懈奮斗,實現了“天塹變通途、舊貌換新顏”的下黨巨變。
2019年,全鄉建檔立卡貧困戶117戶508人全部脫貧,100多名青年人返鄉創業,農民的人均純收入也從1988年的186元增長至2019年的14777元,增幅達70余倍。
自2015年下黨鄉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之后陸續被評為“中國鄉村旅游示范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和“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經歷了30多年的扶貧攻堅,下黨鄉結合自身優勢走出了一條百姓富、生態美的脫貧發展之路。
日前,記者隨團在下黨鄉采訪,下黨鄉黨委書記項忠紅介紹,“下黨有今天,皆因路‘通’。”
路通了,產業活了。“養在深閨待人識”的下黨生態農產品走出大山、走進千家萬戶。
2015年,下黨鄉搶抓機遇,注冊“下鄉的味道”品牌,植入消費扶貧理念,開創了全國第一個扶貧“定制茶園”,利用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安裝可視化終端解決了從茶園到茶杯消費盲區的問題,向全國募集愛心茶園主。下黨鄉“定制茶園”扶貧模式入選國務院扶貧辦向全國推廣的12則精準扶貧案例;“下鄉的味道”項目先后入選“2018年網絡扶貧優秀案例”“第二屆中國優秀扶貧案例”。
今年,下黨創新“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把全鄉的茶農都納入合作社管理,一方面保證了茶葉品質,另一方面保證茶農可享受高于市場價20%的茶青溢價補助、參與公司年終利潤分紅。
項忠紅還匯報了一組最新數據:今年下黨春茶聯合社共收購社員茶青37.7萬斤,累計金額300多萬元,茶青溢價20%,累計向農戶發放春季溢價補助款61.6萬元。
路通了,游客來了。
近年來,下黨整合自身旅游資源,著力發展鄉村旅游,使得綠水青山、人文歷史開始顯現旅游價值,吸引數以萬計的八方來客。
下黨有習近平總書記“三進下黨”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有國保單位貫木拱廊橋單拱跨度世界最大的鸞峰橋,還有“百口同堂、五代同居”的優良家風、“功在家國”的愛國情懷,這些都給游客留下深刻記憶。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下黨鄉積極推進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發展,對古村明清古民居和鸞峰橋進行保護性修復和開發,著力打造“紅色下黨”旅游品牌,先后完成滴水穿石主題公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游客服務中心、露天藝術廣場、修竹溪安全生態水系、濱河棧道、夜景工程等27個項目建設。
項忠紅還介紹,目前新開發16棟民宿已經投入使用,油畫創作基地、烏金陶傳習所、幸福茶館、黨員驛站、百口食堂、下黨的味道、巧媳婦咸菜館等等旅游業態已經如火如荼運行,正等待全國各地的朋友們來下黨參觀做客。
2019年,到下黨游客就達18.3萬人次,為村民直接增收900多萬元。
舊貌換新顏,天塹變通途。下黨人民生活方式在變,心態也在變,鄉親們有了越來越多的幸福感、獲得感。
項忠紅說道,如今,當家門口的道路越來越寬,產業越來越多元,下黨的鄉親們不時會發出感慨:現在是修大路致大富的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