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9月7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樹紅霞 文/圖)8月14—18日,福建省圖書館,“小小創客科普活動”火熱進行。親手制作創意LED燈、操作酷炫無人機、體驗3D立體繪畫……一群喜歡科技的小學生試著把創意變為現實,體驗一把做“小小創客”的感覺。小創客在行動,小創客盼圓夢。當創客遇上教育,會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如何才能培養出更多敢闖新路的小創客?
創客班,不一樣的暑期培訓
17日一大早,記者來到“小小創客科普活動”現場,只見小創客們按捺不住好奇的心情,都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上午9點整,報名參加的20多個“小小創客”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開始興致勃勃地制作創意LED燈。從連接電路到安裝LED燈管,再到制作燈罩,看似不起眼的燈具,制作過程并不簡單,需要電源電路、LED發光體、燈光開關等方方面面的知識。小創客們一邊聽講解,一邊動手做,反復試驗,尋求突破。當親手制作的LED燈成功點亮時,小創客們興奮地當場歡呼起來。
“在動手制作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向小學生傳授知識,還教他們如何學以致用,通過做到動手動腦,零距離體驗科技的無窮魅力。”當日指導老師、福州哈雷創客空間創辦者李立慈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而另一邊的一樓大廳則變成了創客展廳,匯集各類新奇玩意。會與人交流的機器人、惟妙惟肖的3D模型……孩子們被別出心裁的創客作品深深地吸引,連稱“神奇”。
藍天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展位前,小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手握3D涂鴉筆體驗現場紙上作畫。他們隨意勾勒一個物體的輪廓,不一會兒“畫作”就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立體模具。
“我們之所以在暑假舉辦創客課程,就是希望更好地培養孩子們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增強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他們愛上創客教育。”省圖書館文化教育部副主任廖艷萍說,從課程效果來看,達到了預期目的,孩子和家長都認為這樣的課堂很先進、很新奇、很有趣。
小小創客,最需要陪伴與動手
對大多數家長而言,創客教育,既熟悉又陌生,有的甚至“一頭霧水”。何為創客教育?從何處抓起?
“創客教育,就是創客文化與教育的結合,基于學生興趣,以項目學習的方式,使用數字化工具,倡導造物,鼓勵分享,培養跨學科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種素質教育。”李立慈說,他創辦哈雷創客空間,正是基于這種教育模式對兒子產生的影響。
3年前,李立慈的兒子偶然接觸到機器人,從此對機器人的鐘愛一發不可收。“2014年,他參加亞太機器人比賽獲一等獎,也是福州參賽隊中唯一獲得一等獎的孩子。”李立慈說,這讓他既高興又苦惱。高興的是,孩子經過一年學習,小有成就;苦惱的是,機器人培訓和器材費用昂貴。
因為李立慈學的是計算機專業,兒子提議,何不花兩萬多元買一套器材,自己建一個實驗室?這樣既可以手把手教他學習機器人,還可以招收一些有相同愛好的小朋友。聽從了兒子的建議,李立慈辦起了哈雷創客空間。
“相比機器人教育,創客教育更注重培養青少年的創新、制造和動手能力,重在引導青少年應用新技術新方法,制作新產品。”李立慈說。
如何帶領孩子們進行項目學習?李立慈表示,首先引導孩子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在技術范圍內進行評估。“第一步,上網搜索有沒有相關解決方案,對孩子提出的想法進行分析,先進在哪里;第二步,開始設計方案,針對技術可行性、創新性進行反復探討,最終確定方案,采購相關材料;第三步,帶著孩子開始動手制作,打磨產品。”
李立慈的兒子上學時經常忘記帶書,父子倆多次共同探討如何才能避免這個問題。隨后在他的指導下,兒子自己編程,發明了一個帶記憶功能的智能包。這一項目獲得第三十一屆福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并榮獲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一些孩子玩手機、玩游戲成癮,家長想盡辦法,卻收效甚微,怎么辦?“不要一味拒絕手機、電腦,堵是堵不住的,如何幫助孩子更合理、更有效利用這些現代化工具才是最重要的。何不讓孩子利用手機做APP,自己開發游戲。”李立慈說,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名創客,家長既要多陪伴,又要敢放手。
從娃娃抓起,創客教育應推廣普及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客精神?如何最大程度激發出小創客的創新創業活力?
李立慈表示,家長要引導孩子善于發現和思考,啟發他們在生活中探索、探究。比如,經常忘記關空調怎么辦?房間經常雜亂怎么辦?……家長可就生活中經常碰到的這類問題和孩子共同探討,啟發孩子去想解決方案。
暑假期間,倉山實驗小學六年級學生肖戎在在李立慈的指導下做貨車限高報警裝置。
“當初想做這個項目,是因為我看到一則‘福州洪塘大橋限高架被貨車撞落,今年已被撞三次’的新聞,就想做一款智能限高架。”肖戎在說,很多貨車司機沒有注意到限高架高度,經常被卡住。智能限高架在限高桿前20米設測高設置,借助激光或超聲波開展工作,一旦貨車觸發,就會出聲音報警。如貨車繼續闖關,到限高桿前5米,觸發限高桿旋轉,限高刺朝下,強制貨車停止。貨車倒退,限高刺復原。
這一想法經過李立慈團隊的反復論證評估,認為具有可行性,目前已動手制作。“同樣進入制作階段的還有錢塘小學游尹哲郡的基于物聯網的城市排水系統項目,林仕衍、劉驍衡小組的物聯網家庭蔬菜種植架項目等。”李立慈說。
為了讓更多孩子接受良好的創客教育,李立慈和他的團隊相繼走進福州錢塘小學、湖濱小學、茶園山小學等多所學校,帶領孩子們進行科學探索,做個快樂的小創客。
目前,“小小創客”已成為校園內一道引人矚目的風景,但在教學實踐中存在課程適宜性、可操作性、時代性和整體性有待增強等問題。為此,今年2月,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小學科學課被列為與語文、數學同等重要的基礎性課程,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抓起。
“省圖書館正計劃開設專門的創客空間,用于科技展示與創客活動,助力創客教育推廣普及。”省圖書館館長鄭智明說,互聯網發展進入細分時代,依靠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經結束,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培養小創客的合作共贏意識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