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9月12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楊瑩 蔣雅琛)產業,是一座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反映城市發展活力、潛力的重要指征。
福州市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的5年間,福州全市經濟年均增長9.9%,在新常態下持續運行穩健。其中,2016年經濟總量達6197.64億元,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2012年的1.3倍、1.4倍、1.6倍,形成了紡織化纖、輕工食品、機械制造、冶金建材、電子信息等5個千億元產業,培育了捷聯電子、金綸高纖等12家百億元企業。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福州正進一步壯大主導產業,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構筑面向未來的現代產業體系,全力建設“產業優”的新福州。
補鏈強鏈產業集聚強音奏響
7月1日,一個新的“全球第一”在福建連江誕生。
當日,申遠一期年產40萬噸聚酰胺一體化項目開始試投產,成為全球最大的己內酰胺、聚酰胺一體化生產基地。“項目的投產將改變高端己內酰胺產品依賴進口的局面,大大降低福州紡織業成本,甚至改變國內紡織產業格局。”福建申遠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全部經理曾少寧說。
打破原材料制約瓶頸,向上游延伸產業鏈。通過補鏈、強鏈,福州傳統支柱產業紡織業,在全國市場低迷情況下,逆勢而上,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更帶動紡織機械制造、物流倉儲等生產性服務業協同發展。
引進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福州京東方項目堪稱典范。2月7日,福州京東方第8.5代新型半導體顯示器件項目點亮投產,產品量產速度和爬坡速度創下業內最高水平,7月已經實現單月盈利,預計全年可實現整體盈利。京東方的入駐,不僅填補了福州電子信息產業的短板,還帶來了10余家配套企業、超80億元的配套項目投資,自成一條顯示器產業鏈,一個千億以上產業集群已呼之欲出。
產業因聚而興。短短幾年間,江陰化工新材料專區就基本形成了以耀隆化工為核心的煤化工、以東南電化為核心的鹽化工和以中景石化為核心的石油化工三大產業,實現了原料互供、內部循環、鏈式發展。去年11月,福州市與福建省能源集團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規劃建設福能(江陰)化學園,一個高效集聚的化工專區在江陰加速鍛造。
當前,福州正在現有5個千億產業集群基礎上,著力打造“142產業體系”,即紡織化纖1個三千億元產業,輕工食品、機械制造、冶金建材、電子信息4個兩千億元產業,石油化工、新能源2個一千億元產業,奏響產業集聚的新樂章。
創新驅動實力榕企搶占龍頭
8月16日,福耀集團與法國達索系統達成戰略合作,在公司新產品開發、知識工程應用、產品仿真體系建設等方面,加速智能制造戰略落地。
創辦30年來,福耀不斷創新技術、管理,大膽“走出去”,在全國16個省市以及美國、俄羅斯、德國、日本、韓國等9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現代化生產基地,在中美德設立4個設計中心,成長為全球規模最大汽車玻璃供應商。
在福州,還有許多像福耀一樣堅持創新驅動、不斷壯大實力的榕企,它們積極搶占國內、國際市場,頻頻斬獲“全國第一”“全球最大”等殊榮。
總部位于福州長樂的福建恒申集團是目前全球最大、產業鏈配置最先進的錦綸聚合、紡絲以及氨綸生產企業;位于羅源縣的中國軟包裝集團,已成為全球最大的BOPP制造商,被譽為“中國膜王”;福建中海創集團是國內規模最大的自動化與信息化技術提供商之一,也是國際上第一家掌握跨平臺控制組態核心技術的企業。
福建聯迪商用設備有限公司和新大陸集團均在全國POS機市場占有率上拿過“第一”;福建福昕軟件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所研發的Foxit軟件,穩坐全球PDF閱讀器第二把交椅;瑞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已成為中國移動互聯芯片解決方案第一品牌。
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創新型(試點)企業193家,省科技型企業612家;科技進步貢獻率由2012年的47.25%,提升至2015年的57.9%,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這也成為福州經濟持續向好的精彩注腳。
騰“云”駕“物”新興產業異軍突起
8月18日,福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在福州濱海新城數字福建云計算中心開通。這標志著福州躋身全國通信網絡交換樞紐,成為全國互聯網的核心節點、重要支點和新的數據交換口岸。
同一天,福州新區管委會與中電數據服務有限公司、國信優易數據有限公司、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等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打造濱海新城大數據產業創新創業支撐平臺。
在濱海新城,“云計算”、大數據已成為產業發展的熱詞。繼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及產業園落地之后,華為、微軟、浪潮、東華軟件、奇虎360、中航十二院等國內外實力名企、科研機構紛至沓來。截至7月底,中國東南大數據產業園共對接項目193項,其中已落地82項,園區現有注冊企業103家,注冊總資本達82.3307億元;數字福建(長樂)產業園已對接項目196項,落地82項,入駐企業116家。
大數據產業異軍突起,福州物聯網產業也喜事不斷:全國首個窄帶物聯網商用局開通,全國首個物聯網開放實驗室開放,全球最大規模的窄帶物聯網商用項目啟動,國內首個智慧水務生態園落成運行……
目前,位于馬尾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電子信息物聯網)已形成集信息感知、傳輸、處理、應用于一體的物聯網產業鏈條,集聚了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物聯網企業。運用了窄帶物聯網技術的智能水表、智慧井蓋正在悄然改變著福州人的生活。
大數據、物聯網等戰略性新型產業的蓬勃發展,為福州經濟社會發展鍛造了新的引擎。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市211家戰略性新興企業累計實現產值2012.12億元,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444.56億元;今年上半年,全市規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再傳捷報,完成工業增加值237.99億元,比增11.3%,高于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3.4個百分點。
聚焦“產業優”,福州吹響了新一輪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號角,也必將借勢騰飛,迎來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