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2月28日訊(本網記者 張立慶)28日上午,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在福州飛鳳山公園拉開帷幕,作為本屆民俗文化節的重頭戲——“創意之靈動”兩岸文創專區暨福建文創市集玩出了新高度,文創達人們用獨一無二的作品秀出自己的匠心,游客們盡情享受市集上淘的樂趣。
臺灣本土文創產品亮相文創市集
用紙也可打造出福州三坊七巷內的水榭戲臺、文儒坊、衣錦坊、雙拋橋等知名的景點。經常逛三坊七巷的游客可能對景區內的一家臺灣紙箱藝術并不陌生。在兩岸文創精品專區,非洲象、非洲雄獅、豬等創意紙產品正是由三坊七巷景區內的這家臺灣紙箱王藝術館工作人員帶來的。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早就聽說福建文創市集的品牌效應,趁著元宵節的人氣,希望走到文創市集中感受大陸文創的魅力,與更多的同行進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同樣來自臺灣的創意企業——啾米·食文化結合視覺創意、客制化精神,打造了獨特的米食文創品牌,為大米設計了精美的包裝,專為到臺灣旅游的游客提供創意伴手禮。此外,用稻殼制作成的環保筷子、湯匙等餐具,讓眾多游客感到新鮮不已。
十二生肖花燈受青睞
元宵節賞花燈、送花燈是不少地方的傳統習俗,可如今能買到傳統手工花燈的地方不好找了。今天來逛文創市集的市民林先生十分幸運,在現場為孩子終于買到了一只“旺旺”花燈。芭堤雅天然家飾專業傳統手工燈飾主人林浩介紹說,他是福建文創市集的忠實粉絲,每一期市集活動都沒漏過。今天帶著特意趕制的十二生肖花燈進行展示,與眾不同的是他的花燈融合了剪紙藝術,增添了濃濃的節日氣氛。“今天上午,雖然天公不作美,開張不一會就賣出了6件作品。”林浩說。
植物畫主人鄧美姬也是福建文創市集的粉絲,她運用自然界各類植物,經過整理、加工、脫水,保色技術等多重處理后,讓植物在將近凋謝之前以另一種存在方式再次出現在人們的眼前,密封保存延續定格住它們的美好。“福建文創市集讓更多的人了解了植物畫,也讓我對文創產品市場充滿了信心。”
尋手工部落攤主利用傳統的毛線制作工藝,結合現代流行元素,創造出可愛新穎又適用的萌物。攤主表示,希望通過文創市集喚起大家幼時的記憶與溫暖。
閩派文化讓傳統工藝煥發新的生命力
牛角梳、軟木畫、脫胎漆器、建盞……閩派文化的代表——盛豐·閩派藝術館作為綜合性藝術文化平臺,帶來了福州三寶、藝術瓷器、原創鐵壺等工藝精品,讓傳統工藝煥發新的生命力。
建盞著作人鄭良武介紹說,此次帶來的建盞《菩提心愿》烏金盞作品出自徐子明之手,受福建省版權局保護。他介紹說,建盞作為閩派文化的代表,理應在福建文創市集綻放其獨特的魅力。他很希望,通過福建文創市集,讓高端的藝術品進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