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逕江步道,看著碧波蕩漾的河水,池塘里飄來縷縷荷香,田野里傳出陣陣蟲鳴,三三兩兩的村民在公園內笑語盈盈……福清市上逕鎮梧崗村村民林秉礎散步時,經常能看到這樣的一幕。
作為福建省鄉村振興實績突出村,近年來,梧崗村“外增顏值、內修氣質、留住古韻”,讓曾經的“養殖村”綠水青山再歸來。
外增顏值
綠水青山再歸來
近日,“晚報巡村”記者組一行走進梧崗村,看到這里房前屋后整潔清爽,所到之處,滿眼綠色。穿過沿江步道,聞著縷縷花香,一草一木皆美景,一幅美麗鄉村畫卷呈現在眼前。
今年68歲的林秉礎說,以前梧崗村曾飽受環境污染困擾,逕江自西向東環繞著梧崗村,岸邊是各類畜禽養殖場,逕江水變得像墨水一樣。
“逕江的改變從2017年開始,當時福清市全力整治畜禽養殖場污染,拆除了逕江河畔的100多家養殖場。”梧崗村黨支部書記林秉朝說,養殖場拆除后,村里對逕江流域進行清淤清障,讓水“活”了起來。
梧崗村還在逕江河畔建成了具有污水處理、生態休閑雙重功能的月牙塘和6口串珠池塘,并在池塘內投放荷花苗5000株以及各類凈水生物。村里還配套了一座污水處理設施,處理來自農田生產的廢水和家庭生活污水,防止污水未經處理直排逕江。
經過改造,逕江變得清澈見底、碧波蕩漾,經常可見小魚在水中游,白鷺在水面“跳舞”。林秉朝說,逕江水質改善后,村里又沿著逕江河畔修建了長3公里、寬2.5米的健身步道。
“梧崗還把閑置土地整合起來,騰出近千畝的農地統一承包出去,種上了水稻、芋頭等,建成了生態農業觀光田園。”林秉朝說,這里每天都能吸引四里八鄉的人前來休閑觀光。
看到村子的巨大變化后,鄉賢林萬鴻主動出資在逕江旁建了公園,里面種植了天竺桂、秋楓、紅葉李等,還有涼亭、石桌、石凳、健身器材等設施,成為村民的主要活動中心。
內修氣質
鄉風文明潤人心
除了提升顏值,梧崗村還在鄉風文明建設上下足了功夫。長期以來,梧崗村注重引導農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推動鄉村“外在顏值”與村民“內在氣質”同步提升,已連續三屆獲評省級文明村。
梧崗村家家戶戶門口都有一塊造型精致的牌匾,上面寫著各自的家風家訓。
“不忘初心,為國為民。為人師表,教書育人。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這是82歲的退休教師林民善家門口上所寫的家訓。他說,他的妻子和兒子都是老師,寫下家訓可以時刻勉勵自己和后人。
“我們讓家訓上墻亮相,以家風帶村風、以村風促發展,推動鄉風文明建設。”林秉朝說,這些家訓已成為該村鄉風文明建設的一道美麗風景。
梧崗村還利用榜樣力量、楷模風范來帶動鄉風文明,開展爭當“好婆婆”“好媳婦”“好兒女”“好村民”“好鄰居”為主要內容的“五好家庭”評選活動,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培育了“敬業愛村、團結友愛、家庭和睦、樂善好施”的文明鄉風。
林秉礎在梧崗村是出了名的熱心腸,他當起了“義務服務員”,為鄉村建設保駕護航,村里改造公園、拆除雞欄鴨圈、建設沿江步道都有他的身影。
這兩年,梧崗村還以“最美庭院”評選為突破口,激發每一個家庭的參與熱度,讓文明新風入人心,讓美麗鄉村景如畫。
留住古韻
美麗鄉愁引客來
“這里古韻十足,陳列的各種民俗老物件,是許多人尋找的鄉愁。”最近一段時間,不少到過梧崗村林家小院的人都被這里的古香古色、原汁原味所吸引。
林家小院原來是梧崗村門前自然村林氏家族16戶人家的共有祖宅,建于1929年,至今保存完整。今年村里實施門前厝古民居保護修繕工程,將這里建成林家小院,集中展示梧崗村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名人風采。
“我們展示了民俗物品、農耕器具、歷史票據、手稿材料等,打造成民俗文化館,使之成為傳承鄉村記憶、講好梧崗故事的好地方。”林家小院產權人之一、梧崗村鄉賢林秉政說,這座鄉村記憶館的改造盤活了旅游資源,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參觀。
不久前,離林家小院不足百米的天趣文化藝術館開館了。這里是梧崗村林氏十四世長房祖厝,建于清乾隆年間,建筑面積約550平方米,建筑風格為三進六扇式,屋內雕飾精美,充滿了文化氣息。進去之后記者看到紅磚厝、燕尾脊、青石板等,古韻十足。屋頂處更是雕梁畫棟、流光溢彩。屋內,幾十幅描繪梧崗風貌、福清名勝的水墨畫和書法作品陳列其中,百年古厝變成了村里的“藝術天地”。
“梧崗村有門前和下里厝兩處古民居,接下來我們將利用好鄉賢文化資源,對古厝進行恢復保護,同時對古厝空間進行整理盤活,讓它留住鄉村記憶,煥發新生。”林秉朝說。
小貼士:
交通:福州出發,從沈海高速宏路出口下高速,走324國道,導航至梧崗村。
景點:月牙塘、星宋公園、生態農業觀光田園、林家小院、天趣文化藝術館。
美食:烤鰻、光餅、紫菜餅。福州晚報記者 雷巖平 王光慧/文 見習記者 林雙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