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蒼三山,泱泱閩水,孕育了有福之州。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海納百川的閩都文化,為福州這座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提供了源源不絕的滋養。福州將歷久彌新的文化基因與文明創建結合,以厚重文化為文明城市創建提供營養。
福州古厝是歷史的饋贈,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傳家寶”。福州沒有將歷史文化遺產“供”起來,而是科學“用”起來,進行活化利用,讓其“火”起來,如黃培松故居被活化利用為福州市美術館(新館)、羅氏綢布莊被活化利用為非遺展示館、芙蓉園被活化利用為沈紹安漆藝博物館……
閩都文化的重要載體福州古厝正以越來越開放的姿態,越來越親民的路徑,融入群眾生活,從而使閩都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這既是一種文化普及,也是文明涵養,極大增強了市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與認同感。
中華傳統節日是維系社會人際關系的重要感情紐帶,傳統節日中包含著各種禮儀,這些禮儀本質上都是一種道德約束。福州將傳統節日和地域特色文化有機結合,催生了“鄰里節”與“孝老愛親節”,既推動了節日文化的多樣化,又提升了節日文化品位和社會功能。
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座城市的氣質所在。福州市圖書館(德旺圖書館)、海峽文化藝術中心等一大批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成投用,不僅提升了福州城市文化形象,而且成為福州對外展示的窗口、文化服務共享的平臺、展現文化自信的舞臺。
除了福州市圖書館(德旺圖書館)、海峽文化藝術中心這樣“高大上”的文化場館,還有不少“小而全”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如群眾家門口的文化站、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面對不同受眾,在精準對接群眾需求上,做到了“精準滴灌”,而不是“大水漫灌”。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基于文化認同,優質的文化產品是形成文化認同、加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資源,我市一批文藝精品和文化演出產品不斷涌現,滋養著人們的精神世界,提振著人們的精神力量。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