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若琳擁有五枚奧運金牌
北京時間8月22日中午,歷時16天的里約奧運會塵埃落定。新一輪世界體壇盛會,享有“世界冠軍搖籃”美譽的南通市兒童業余體校書寫一項中國之最:1992年以來舉行的近7屆奧運會,該校輸送的運動員實現“屆屆見金牌”的罕見業績,成為國內唯一創造此奇跡的業余體校。
七屆奧運,這所體校持續輝煌
建校以來屢創佳績
南通市兒童業余體校(注:以下簡稱為市兒體校)的前身是南通市青少年體校,1986年該校分成市體育運動學校、市兒體校兩所學校。市體育局局長徐國祥解釋說:“當時作出這一舉措,是市政府和有關部門從適應南通體育事業發展的角度出發。市體育運動學校實行上課、訓練、食宿‘三集中’,該隊在輸送優秀運動員的同時,還肩負培養體育專業教學人才的重任。市兒體校是純業余性質的體校,向省少體校輸送優秀苗子是其已任。”
事實證明,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體校一分為二,使體育部門可以利用有限的資源,理順特點不一的各訓練項目的關系,提高了優秀后備人才的生產力。“早在2006年,市兒體校開展的乒乓球、羽毛球、體操、游泳、跳水、技巧等6個業余訓練項目,先后獲得了世界冠軍,此舉開中國基層體校先河。1992年以來,市兒體校先后走出林莉、葛菲、黃旭、李菊、陳玘、陳若琳等6名奧運冠軍,他們先后12次問鼎奧運賽場,奪金人數和次數遙遙領先于國內同類體校。”說起市兒體校的輝煌業績,該校原校長曹善華充滿了自豪。
市體育局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1986年前,南通體育的家底是3人9次奪得世界冠軍。市青少年體校一分為二后,我市不斷涌現出世界高水平運動員,僅市兒體校輸送的學員,就有14人90次奪得世界三大賽冠軍,其中6人12次獲得奧運冠軍。奧運冠軍、世界冠軍徐徐涌現,使南通成為江蘇競技體育戰線的排頭兵,成為國內最具光彩的奧運冠軍城市之一。
發生在21年前的一件事,至今仍是南通體育界津津樂道的話題。
那是1995年秋的一天,時任國家體委主任的伍紹祖來市兒體校視察。看到市兒體校在規模、硬件不占優勢的條件下培養出趙劍華、林莉、葛菲等大批世界頂尖高手,見多識廣的伍紹祖連稱不可思議。“你們用小米加步槍,培養出眾多的體育后備人才。這是什么精神,這是體育界的延安精神!”伍紹祖這句擲地有聲的話,讓在場的南通體育人備受鼓舞。“視察中,伍紹祖欣然題詞:扎實打好基礎,世界冠軍搖籃。從此,‘世界冠軍搖籃’成為南通體育乃至南通的一張名片。”市體育局原副局長孫新設說。
大手托起明日太陽
多年來,市兒體校為何能向上級訓練單位源源不斷地輸送一批批優秀后備人才?“‘市兒體校現象’是多種因素形成的,其中一點是:擁有一批敬業愛崗的教練和指揮有方的校領導。”徐國祥說。
8月12日,在全市人民喜慶第8個“南通體育日”之時,市兒體校跳水教練徐亮被市文明辦、市體育局表彰為第三屆南通市體育道德模范。市兒體校校長徐曉勇告訴記者,近三屆表彰,學校被授予體育道德模范群體,教練顧小晶、徐亮先后被評為體育道德模范。”記者注意到,顧小晶的典型事跡一欄中這樣寫道:她是一名扎根體育、勤勉奮進的基層教練,先后向省級以上單位輸送運動員10余人,其中多人進入國家隊,3人獲得世界冠軍。她培養輸送的趙婷婷、成淑、馬晉攜手登上2009年世界羽毛球錦標賽女雙領獎臺,分摘金、銀、銅牌,創造了國際羽毛球史上的南通神話。
在市兒體校,像顧小晶、徐亮這樣的優秀教練并不少見,他們用一雙雙有力的大手,托起了明日太陽。
“市兒體校教練隊伍藏龍臥虎,如王漢生、陳靜漢、叢振民、趙振民、張炳泉、張建武、姚一平、顧小晶、張平、錢曉東、穆志祥等。”曹善華介紹說,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葛菲被中外羽毛球界譽為“十年難遇的雙打天才”;與葛菲同時代的乒乓球國手李菊,是中國女隊公認的“最有男子化風格的選手”,多年來市兒體校輸送的世界著名運動員,還有趙劍華、林莉、陳若琳等多人,他們相繼登上國際體壇最高峰,與啟蒙教練的悉心栽培是分不開的。
“近三十年,市兒體校保持持續輝煌,學校歷任校長功不可沒。”孫新設說,市兒體校建校以來先后有多人擔任校長一職,每任校長的性格、工作作風不同,但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講究奉獻和追求。以剛剛離任的曹善華為例,他被學員們叫作“校長伯伯”。曹善華幾乎每天會到各項目訓練房督戰,與全校300多名孩子打成了一片。
體教結合屢結碩果
市兒體校輸送的運動員成材率高,這一點早被省內外體育界所公認。2015年10月間,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接受了鳳凰衛視主持人吳曉莉的采訪,在談到中國業余訓練“體教結合”的經驗時,劉鵬以南通作為個例,“這方面,南通有很多好的經驗,這個城市輸送的運動員,每屆奧運會都有金牌。”
徐國祥說:“南通運動員整體文化素質較高,與我們多年來實施的‘體教結合’大有關系。”。徐國祥執掌南通體育帥印已有6年,對南通“體教結合”的形成、發展,有著完整深刻的認識。他告訴記者,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國家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已回到正軌,通城“崇文”風氣逐漸興起,學校對學生、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抓得很緊。這是一件好事,但對教練員來說,卻成為苦惱事,因為業余訓練必須有一定的時間作保證。“上世紀70年代,每天下午第2節課后,參加業余訓練的學生便趕到體校,這是雷打不動的規律。到了80年代,老師為了抓教學,不愿讓這些學生早放學,學與訓的矛盾就這樣出現了。”
當時的市教育局局長李炎也發現了這一問題,體教部門高層及時介入,使得體育與教育的合作成為一種規范性行為。李炎說:“當時中國體育頻頻在世界大賽上填補空白,極大地振奮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教育部門有責任為南通體育作貢獻。”
南通體教雙方的想法是:在合作中建立一種獎勵機制,以提高業余訓練的吸引力。具體做法是,由教育部門選幾所校址距市青少年體校較近的南通名校,吸收那些有培養前途的小運動員就讀。這一做法在家長們的眼里很有吸引力。同時,市教育部門設了一道保護性門檻——要進名校大門,必須在省、市比賽中獲得相關名次。
孫新設回憶說,當時國內還沒有“體教結合”的提法,但南通體育、教育部門合作的思想和做法,帶有鮮明的“體教結合”痕跡。體育與教育部門展開合作后,學校都能做到讓參加業余訓練的學生準時下課,一些學校還經常把他們集中起來補課。“這是雙方在實踐過程中摸索、探索出來的經驗,是一個符合時代發展的重要舉措。”
2008年8月12日,南通籍運動員在北京奧運賽場大放異彩。當天,黃旭、陳若琳、仲滿先后登上冠軍領獎臺,南通健兒在奧運賽場“一日奪三金”的壯舉,一時震驚中外。
當年11月初,劉鵬來江蘇調研,對競技體育“南通現象”進行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通過實地調研和聽取匯報,劉鵬對南通“體教結合”給予高度肯定。他認為:南通在這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許多經驗值得在全國推廣。如:突破了分片上學的限制,為施教區外的孩子進入重點小學學習提供了條件;把小學、初中階段的業余訓練納入九年制義務教育;實行教育、體育雙重領導,與重點中學聯合辦學;高度重視“體教結合”保障體系的建設。
“以市兒體校為例,形式多樣的體教結合形式,使運動員的訓練時間得到保證,進而確保了訓練質量,為我市向省級少體校培養、輸送優秀苗子創造了必要條件,形成了‘選材一體化,育材一條龍’。”徐國祥如是說。(王全立)
責任編輯:黃小群
- 郎平:只要身體允許 我會陪伴女排走到東京奧運2017-04-05
- 劉國梁:國乒26人奧運僅去3人 各階層的人都要照2017-04-03
- 國羽教練名單出爐?李永波將再戰東京2017-03-09
- 世界男子跳板即將開啟“拉夫爾時代”?2017-03-06
- 中國跳水隊新陣容還需打磨2017-03-06
- 菲爾普斯呼吁世界反興奮劑體系改革2017-03-01
- “臺獨”搞出“奧運會旗” 網友痛批丑的慘不忍睹2017-02-17
- 鹿晗留學照曝光九年來顏值零變化 網友:走在時尚前端的男人2017-02-14
- 速滑單距離世錦賽女子1000米 張虹第七于靜第102017-02-12
- 巴西奧運場館變“廢墟”:座椅被盜 泳池漂蟲2017-02-10
- 最新體育新聞 頻道推薦
-
柯潔將于5月烏鎮戰阿法狗 中國棋手組團迎戰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