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美國西圖雅舉行的DOTA2國際邀請賽(IT6)總決賽上,中國戰隊Wings以3:1的成績戰勝DC戰隊,贏得了本屆的總冠軍,并且獲得了官方高達912萬美元(約6049萬元人民幣)的大賽獎金,成功地與奧運會上的中國體育健兒一起引起了全球的關注。
這么多個0的獎金數字也吸引了不少年輕人想加入電子競技,可是你真的懂電子競技嗎?真的知道電子競技選手背后的辛酸嗎?
輝煌背后: 電競只是一碗“青春飯”
年少得多金,這句話用在Wings戰隊非常合適。在美國西圖雅舉行的DOTA2國際邀請賽(IT6)總決賽上,中國戰隊Wings奪冠并拿到高達912萬美元(約6049萬元人民幣)的大賽獎金。這個戰隊由張懿萍、李鵬、褚澤宇、周洋、張睿達5名隊員組成,其中年紀最小的才剛剛18歲,最大的24歲,他們的平均年齡在20歲左右,是一支非常年輕的戰隊,但僅僅這一次5人獲得的獎金,就足夠讓很多同齡人遙望不及。
然而,玩游戲的人很多,能夠成為電競明星的人注定是鳳毛麟角。不斷熬夜,因為游戲而與家庭成員產生很大矛盾,因頸椎等問題年輕就得老年病的案例接連不斷。
在之前重慶商報的一次采訪中,Wings戰隊的成員就曾透露過自己沒能躲過職業病。16歲時褚澤宇就查出腰椎間盤突出,他坦言道:“現在坐久了就疼得厲害,但只能咬牙忍著。聽說動手術要花3個月時間休養,現在哪有時間?電競是碗青春飯。”周洋也因為長期操作鼠標常喊手痛:“我最近開始舉啞鈴,希望能鍛煉一下手部。”
盡管電競選手們表面上光鮮亮麗,但是在背后也有別人看不到的辛酸。畢竟每個行業能夠真正走上金字塔尖的人只在少數,大多數人都成了塔基,也許頂級電競選手可以達到“年入百萬”,但還有許多二三線選手在夢想與現實之間掙扎。有些不正規的電競俱樂部以職業選手的名義募集了一群選手,到頭來卻是做著游戲代練的工作。而電競項目對于身體的要求一點不比傳統體育差,電競選手的職業生涯甚至會更短,LOL選手“Uzi”在獲得天價轉會費時已經是一名17歲的“老將”了。
“玩這個項目黃金年齡是18—21歲,[email protected] // ,要在這個項目中出類拔萃特別難,“除了天賦,還要求非常刻苦,職業選手每天要保證12個小時的訓練。”
有戰隊的職業選手如此,那么底層電競選手的生活如何呢?
網友“@吳志”是四川人,從2009年開始,吳志就開始玩DOTA,成為一名底層的電競選手。2009年至今,吳志一直想加入一支真正的職業戰隊,但始終沒能如愿。慢慢地,他打消了當職業選手的念頭,希望找個穩定工作。但由于學歷問題,吳志難以在公司謀職,又不愿做服務員、快遞員這樣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的他成了家里的負擔。在此期間,吳志基本上都在網吧做代練,從打金幣到代打裝備、練級,吳志游蕩在各個網絡游戲中,曾經的電競夢想早已化作泡影。
身份模糊:
電競職業選手的尷尬
不可否認,中國電子競技行業目前已經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據國家體育總局的相關人士介紹,截止到2015年,全國共有9700萬的電競愛好者,整個電競產業的相關產值超過500億元人民幣。
雖然電子競技已經被列為正式的體育項目,按照正常的邏輯,職業的電競選手也應該被視為專業的運動員,但現實的情況卻是很少有人會將這兩者聯系在一起。甚至目前,對于職業選手的界定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一般認為,和電子競技俱樂部簽約,并以此為主要職業的都可以被稱為職業電競選手,而這樣的選手目前國內的人數規模在千人左右。他們的收入主要來源有兩部分,一是俱樂部每個月發的固定工資,另一部分是打比賽獲得的獎金。普通選手總的月收入在兩萬到三萬元之間。而一些一線的頂尖職業選手還有直播合同作為收入來源,年收入有高達六位數甚至七位數的。
但也有人認為,那些沒有與職業戰隊簽約,但是已經以打比賽為生的人也能算是職業選手,只是相對來說,他們沒有固定工資,而通過賽事獲得的獎金數額也比較少。這樣處于“金字塔底層”的選手也大有人在。
如何將職業電競選手的身份規范化,是目前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據國家體育總局的相關人士透露,目前他們正在制定相關的行業標準,預計將在年內推出電子競技運動員注冊平臺,滿足一定條件的電競玩家可以通過在該平臺上注冊成為職業電競選手。
消除誤解:
“玩游戲”不等同于電競
2003年,電子競技被國家體育總局列為第99個正式體育項目。但是十多年過去了,公眾對于這一項目的誤解仍然沒有消除。在很多人眼里,電子競技就是“玩游戲”,而這也是眾多業內人士普遍感到最受“誤解”的一個地方。
“電子競技作為一個體育項目,非常需要天賦,并不是說你玩游戲就是在搞電子競技。而職業的電子競技選手也絕不簡單的就是‘玩游戲’。舉個例子,玩游戲你可以想玩就玩,不想玩就不玩,玩得好玩得差都行,但對于職業的選手來說,他必須以非常高的標準去要求自己,”業內人士周凌翔說。
“電子競技脫胎于游戲行業,但是與游戲有根本不同。從競技目標上,電子競技與傳統體育項目毫無二致,都是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體育精神。而游戲廠商出于盈利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各種設計以引導用戶盡量花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這與電子競技項目是完全不同的。”業內人士高軼凡說。
責任編輯:黃小群
- 福建省職業病防治工作廳際聯席會議召開2017-04-07
- 王蓉詞曲編舞全能 獲贊音樂精靈多面手2017-04-03
- 劉詩雯被禁賽險退役 越挫越勇成今年最閃耀女隊2017-03-29
- 努比亞發布了三款新品 你想知道的都在這里2017-03-21
- 前國腳吳偉安個人資料 曾為泰達效力7年如今正式退役2017-03-07
- 劉翔姚明退役許久高光依舊 兩會期間遭圍追堵截2017-03-04
- 曲波:如今踢球孩子吃苦精神差 未留洋因沒那個命2017-03-03
- 馬季奇退役欲當經紀人+解說員 或與國安談合作2017-03-01
- 江湖再無馬五爺! 馬季奇親承為照顧家庭選擇退役2017-02-28
- 廈門女子50余萬元“飛了” 稱自己被“聯合國退役軍人”騙了2017-02-08
- 最新體育新聞 頻道推薦
-
柯潔將于5月烏鎮戰阿法狗 中國棋手組團迎戰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