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奧運會女排決賽這一天,朱婷的父母朱安亮和楊雪蘭早晨5點多就起床了。他們接到通知,領導要來他們家一起看女排決賽。
老兩口有些緊張,把院子掃了一遍又一遍。朱安亮更是寫了張紙條放兜里,上面是感謝的話,“萬一最后讓我發言,我就按照紙條上念”。
朱安亮這輩子,家里頭一次來了如此多的“客人”。他借了50多張板凳放在院子里,很快被從縣里到村里的各級領導坐滿,來晚的鄉親只能站著。
超生兒朱婷,成全一個最美家庭,改變了家族以及一個村莊的命運
女排奪冠后,許多改變在河南周口市鄲城縣朱大樓村發生著。這個地處國家級貧困縣的不起眼村莊,除了貧困之外,更被賦予一種新含義——中國女排隊員朱婷的故鄉。
如今,一家人不再為生計發愁,唯一擔心的只是朱婷的身體。母親楊雪蘭擔心,“聽說在外國那邊牛肉都是烤不熟的,那咋能吃好?吃不好咋打球?”
地道農民朱安亮,對不絕的媒體有了防備,“得縣里文化局批準,你才能采訪我”。
村里多了條“朱婷路”
如果不是因為朱婷,朱大樓村的關鍵詞可能只有貧窮與破敗。
從鄲城縣出發,通往這個村莊的最好交通工具是越野車,其次是三蹦子。因為唯一一條路是凹凸不平的土路,一旦下雨就會被泥水淹沒,看上去跟一側靜靜流淌的皇姑河沒有什么不同。
行駛約10多公里,朱大樓村就在這條土路的盡頭。一旦開過頭,再往前,就到安徽地界。提醒人們抵達朱大樓村的是村口一段水泥路。這段“鶴立雞群”的水泥路是朱大樓村眾多“改變”之一。村民們引以為豪,說起來都知道,“這是上面因為朱婷修的路”。
它修成的時間不足一年。那時,中國女排時隔11年再獲世界杯冠軍,朱婷獲得MVP稱號。縣里的領導來村里慰問朱婷,一頓顛簸之后,發現路太難走,回頭就撥款給村里修了路。
有村民管這條路叫“朱婷路”。
村里一個老人坐在村口抽煙,瞅見不眼熟的陌生人,別人還沒張口,老人就笑著說:“來打聽朱婷家的吧?這些天來的人可多。”
他說著往后面一指:“喏,橫幅掛的最多的地方就是。”
從村口到朱婷家,掛著5條橫幅。這個村子上一次懸掛如此多的標語,還得追溯到20多年前宣傳計劃生育時。從前掛的是“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種樹”,如今則是“弘揚女排精神,助力脫貧攻堅”。
時代變了,村莊依然貧困,但村民說話的底氣足了。
與許多中國村莊一樣,朱大樓村也有超生和重男輕女的印記。在朱婷出名之前,朱大樓村的村民都會盡量多生,并且希望家里有一個男孩。
朱婷的父母亦是如此。但如今,一些村民的心態發生轉變,“生女娃兒好像也不錯,要像朱婷這樣有出息,那比男孩好得多。”
無論是從身高還是運動天賦上來說,朱婷都是朱大樓村極為罕見的特例。村診所的朱大夫說:“村里人跟外邊人一般高,朱婷等極少數人是特例,可以說是個奇跡。”
診所大門高1米8左右,朱婷如果進來,門框會撞到嘴巴。朱大夫笑著說,如果診所翻新,他肯定要把門再修高點,“朱婷拉高了村子的平均身高”。
以前都與玉米和黃豆打交道的村民,如今也知道村里多了唯一的“旅游資源”——朱婷家。女排奧運會奪冠之后,隔壁鄉不少人開著三蹦子顛簸30多里地,就為了和朱婷家合張影。
在村干部眼里,知名度上升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畢竟是朱婷的家鄉,太窮太破了也說不過去,上面總會考慮支援一下,去年修了路,今年說不定會有別的”。
朱大樓村中心的轉移
朱婷的老屋成了朱大樓村無可爭議的中心。
屋門口有全村唯一一塊水泥停車場。朱婷為父親買的桑塔納小轎車一般停在這里。
朱大樓村里貼著祝賀朱婷奪冠的橫幅
如今,這塊停車場被打掃得沒有一片樹葉。停車場一側是朱婷家的院墻。奪冠后,朱婷家成為商家青睞的對象,一家保險公司拿到在院墻上掛橫幅的“獨家冠名權”。任何一個來朱婷家合影的人,都不得不看一眼“熱烈祝賀朱婷為家鄉爭光”標語前的保險公司名字。
一家電視企業“眼尖”地發現,朱婷老家的電視正是他們公司的21寸老款型號。僅僅奪冠一天后,這家企業就給朱婷家送來全套新家電,其中包括一臺50寸的“曲面量子點電視”。
這在村里是個稀罕物件。20多年前,朱大樓村甚至沒有通電,家家靠煤油燈照明。“那年頭全村只有一臺電視,還要靠手搖發電機發電,全村人春節時都去那里看電視。”
如今,村子的中心“轉移”到朱婷家。朱安亮從沒想過會有這種轉變,面對鏡頭的他依然是一臉茫然。
朱安亮清楚地記得2008年8月26日這個日子。正是這一天,他用三輪車拉著身高1米8的13歲朱婷去了鄲城,坐上去往河南省體校的車。
這或許是他這輩子作出的最正確的一個決定。
那時,讀完初一的朱婷學習成績不出色,朱安亮本來準備安排她南下去無錫打工。
去無錫打工,是朱大樓村女性的選擇之一。無錫有許多服裝廠,招工時大多靠親戚互相介紹,要是有熟人介紹,即便是未成年人也無妨。
改變朱婷命運的是鄲城縣的張祥增。如今,張祥增是鄲城縣教體局負責人。他頗為感慨:“最早看到朱婷的時候,朱婷才十一二歲,那時都快一米八了,老朱家又比較困難,我就把朱婷推薦到周口體校去學習。”
朱安亮回想起來總有些“后怕”,如果不是朱婷當年堅持不出去打工,如果不是張祥增的發現和推薦,如果不是自己“不想讓朱婷走老路”,奧運冠軍跟朱婷恐怕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系。
后怕之余,他總覺得有些遺憾,“沒有能讓朱婷的大姐去體校試試”。朱婷的大姐朱娟英身高也有1米87,但沒有朱婷的機遇,如今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個打工者。
從超生家庭到最美家庭
相比村子的變化,朱婷家的改變更為迅猛。鄰居朱根來記得,朱安亮一家是個超生家庭,有5個女兒,一家人常常徘徊在溫飽邊緣。“他們家最困難的時候,吃飯都成問題。過年的前幾天,朱安亮還在外面找活兒干,跟我說‘家里過年沒錢買面了,出來接點活’。”
在村口,朱安亮有一間約10平米的修車棚。修了20多年車的朱安亮對自己的修車技術頗為自信,他豎起大拇指,“在這十里八鄉,說起修車,我是這個”。
朱婷父親曾經的修車鋪子,曾是朱婷一家重要的收入來源
如今,朱安亮曾經待了20多年的修車鋪子,已經成為“遺址”。鋪子屋頂的瓦片泛著年久失修的黑色,門口生銹的鐵門緊鎖著,門外雜草已經長出半人高。
就在2年前乃至更早的時間,這間鋪子是朱婷家必不可少的經濟來源之一。從2007年到2010年,朱婷開始練排球的頭3年里,依靠種玉米和修農用車,朱安亮省下來12萬6千塊錢,用來支撐朱婷在體校3年費用。
朱婷剛打出成績的時候,村里的老人經常看到她幫家里干農活。“有時候下地掰玉米棒子,有時幫著家里曬玉米,個子高就是好啊,在房頂上曬玉米都不用梯子。”
朱安亮還有樣手藝,就是捕魚。在家里吃不上肉的時候,朱安亮自己焊了條鐵皮船,經常坐船到河里抓魚給家人吃。
這也養成朱婷日后的兩大愛好,一是吃面,二是吃魚。
出征里約奧運會前,朱婷母親楊雪蘭專門請人去鎮上加工了10斤掛面,還將每把面切割成20厘米長,塞進朱婷包里。
前幾天,朱婷在閑魚上發布了關于燴面的愿望,“我即將去土耳其參加排球聯賽了,有沒有誰會土耳其語噠……還有我想,給爸媽親手做一碗好吃又正宗的河南燴面,在出發之前給他們露一手。”朱婷愿意拿出自己的獨門絕技——“絕殺暴扣”和“王之蔑視”來交換。
奪冠后,朱安亮專門去河里捕了20斤小魚,冷凍在冰箱里,“等閨女回來,油炸給她吃”。
跟朱安亮的修車鋪子一樣成為歷史的,或許還將有朱婷家的老宅。趕來合影的鄉親把朱婷家房子稱為“朱婷故居”,因為朱安亮已經搬到縣城居住。
朱婷的父親專門訂制了2.3米長的大床,希望女兒在家能好好休息。
鄲城縣城的“未來城”小區房價已漲到3000元一平,是縣城中等偏上的小區。2014年冬天,剛入選女排國家隊的朱婷,給父母在這里買了120多平米的商品房,花了約30萬元。
接待過朱婷父女的售樓小姐之一顧冰月,如今給客戶介紹小區時不忘加一句“這可是奧運冠軍也選擇的小區”。
她記得朱婷來選房時的情景,“那是個冬天,朱婷陪著父親一起來的,兩人有說有笑的,來看了兩次房就決定了戶型,交的是全款”。
2014年對朱安亮一家來說,意味著一個全新的轉折點。不僅因為朱婷去了女排國家隊,也因為朱安亮一家所欠的20萬元外債終于被朱婷還清,還買了商品房。朱婷又給父親買了老年代步車,后來覺得代步車不安全,又借來3萬塊錢,買了一輛桑塔納送給父親。
摘下貧困的帽子,心理上也“揚眉吐氣”。由于家里沒有男丁,朱家一度被同村人“瞧不上”。如今,女兒出息了,再沒有人敢小瞧朱安亮一家。
鄲城縣縣委書記曾登門慶祝,送上牌匾“無堅不摧”和2萬元獎金。
朱婷榮獲河南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家庭獲得最美家庭稱號
這個曾經受處罰的“超生家庭”,如今成為“最美家庭”。2016年8月22日,河南省婦聯主席郜秀菊專程拜訪朱安亮一家,授予朱婷“河南省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還授予朱婷家庭“河南省最美家庭”榮譽稱號。
郜秀菊希望,全省3000萬家庭都向朱婷父母學習。
被改變和難以改變的命運
在朱婷一家生活發生重大轉變的那年,朱婷也面臨著職業生涯的挑戰。
當時,在女排國家隊,朱婷是唯一一個從農村來的隊員。郎平在接受采訪時曾回憶,當時的朱婷特別纖瘦,剛進國家隊時身高已有1米93,但體重只有70公斤。為此,郎平自費從美國買蛋白粉給朱婷吃。
女排國家隊的教練組認為,朱婷小時候吃得比較差,所以專門給朱婷加了營養素,這才讓朱婷體重提高到75公斤,身高再長了2厘米。
里約奧運會結束之后,經郎平牽線,土耳其排球聯賽豪門瓦基弗銀行隊與朱婷簽約,年薪為110萬歐元,是排球聯賽的世界第二高薪。
村里一位老人聽說朱婷年薪110萬歐元,不停地感嘆:“一年一百萬,我這輩子沒見過這么多錢。”當別人告訴他110萬歐元接近千萬人民幣之后,老人開始替朱婷發愁,“這么多錢,該怎么花啊?”
在鄲城縣城,飯店里、出租車上的人們也熱衷談論朱婷的話題,他們感嘆朱婷曾經與他們一樣,也感嘆朱婷現在與他們如此不一樣。
一些人的命運因為朱婷而改變。朱婷的二姐終于不用打工,而是作為家屬去土耳其陪伴和照顧朱婷。朱婷最小的妹妹,原本在朱婷母校讀書,如今轉到更好的小學里。
放學時的朱大樓小學,這里是朱婷的母校
28日下午,朱婷的小學母校——鄲城縣秋渠鄉朱大樓小學正在上課。這所公辦小學校舍僅有一排瓦房,操場上還曬著校長家的麥子。由于每月的工資只有一千出頭,所以校長不得不種地來補貼家用。
四年級教室里只有7名學生,由于缺老師,他們只能上自習。外人問他們,知不知道朱婷呀?孩子們齊聲說:“知道,打排球得冠軍的。”
再問“知道朱婷以前也是你們小學的嗎”,7個孩子一起搖頭,表示“不相信”。
朱婷正是在這所破敗的小學里度過年少時光。朱校長不停地抱怨學校缺乏師資力量和投入,“校舍還是80年代的,有的已經成了危房,也沒有食堂,孩子們中午還得走幾公里路回家吃午飯”。
在這所培養出奧運冠軍的小學,僅有的體育設施是2個籃球架、2張石制乒乓球臺以及一個破損的鞍馬。朱校長找遍學校各個角落,也沒找出一個籃球。學校沒有體育老師,“招不到,誰愿意來這種貧窮的地方?”
在他看來,“村里能出一個朱婷,已經是奇跡中的奇跡,哪能奢求第二個?”(易方興)
責任編輯:鄭梅欽
- 印度有個猛男村:人人都是肌肉型男2017-04-10
- 特朗普兒時故居賣出200萬美元 買主系中國女性 買房目的是什么?2017-03-29
- 《質量效應:仙女座》正式解鎖:PC/XB1/PS4齊發!2017-03-21
- 兒子去年抱怨父親沒獎杯 雷瑟曼行動證明自己2017-03-20
- 馬拉多納偶像追星梅西!隔了兩代人 也是世界冠軍2017-03-20
- 女網世界第一或再易主?小威因傷退出北美兩大賽2017-03-09
- 美國俄州舉行拼寫大賽 五歲女童成最年少冠軍2017-03-08
- 茨瓦內公開賽本土黑馬奪歐巡首冠 直言難以相信2017-03-06
- 約翰遜奪下首場世錦賽冠軍 鞏固其世界第一位置2017-03-06
- 世界跳水系列賽北京站落幕 中國選手收獲最后3金2017-03-06
- 最新體育新聞 頻道推薦
-
柯潔將于5月烏鎮戰阿法狗 中國棋手組團迎戰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