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味道01炸炒米
“砰”,小時候最怕這一聲巨響,想逃開,但又舍不得炒米和爆米花的美味,只能緊緊捂住自己的耳朵,只等一陣白煙過后,立刻撲上前去。
02焦屑
把面粉放到燒熱的鐵鍋里不停的翻炒,炒至發黃。盛到碗里,加點糖,用開水沖泡,就做成了一碗飄著焦香的呼呼。在那個還沒有芝麻糊的年代,這就是孩子心中的美味。
03第一家羊肉線面
福州最有名的羊肉線面店,是1940年開在臺江的“第一家”,主營羊肉線面,他們家的羊肉必須是福清高山羊,一斤肉切多少塊,一碗線面配多少湯,都是有規定的,現如今,這個“第一家”羊肉線面店是吃不到了。
04蘭亭蠣餅
最早這賣海蠣餅的早點攤子在碧蘭亭附近,就是原來的南街黃巷口,名字就叫碧蘭亭蠣餅店 。這個店現在早就沒有了,但是海蠣餅一直流傳至今,福州人還是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品嘗到這個美食。
05草包飯
“草包飯”有一個專用名稱,叫“笳包”(福州方言讀音大致是“gajubao”)。
米要在水里泡過一會兒才能裝進洗凈的草包里;然后把裝了半包米的草包豎著放進一個缽子中,裝水(水位不要漫過大米)。最后把缽子放進高壓鍋隔水蒸,15分鐘后,香氣四溢的草包飯出鍋了。如今,“草包飯”幾乎已找不到了。
05鄧記飯莊
在老福州的眼里,鄧記已然是正宗福州菜的代表了,那時候開在東街大洋對面的黃巷口。
荔枝肉、醉排骨、黃燜田雞、爆炒雙脆,地道福州味絕不讓你失望,可惜這樣的味道現在只能懷念了。
06蘇蘇醬鴨
這家店沒有吃過,卻經常聽說。據說蘇蘇醬鴨選用福州本地的“半番鴨”,除用祖傳秘方“伏醬”外,還要用福州上乘的老酒。
2009年,蘇蘇醬鴨入選福州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店址位于鼓樓區達明路。 第三代傳人劉依富生病以后無傳人,從此蘇蘇成絕唱,只剩回憶了。
07無名鍋邊店
曾經位于臺江河墘街與保家巷交叉路口上下杭區域,一家很傳統的福州本地柴火鍋邊,只做早市。 上下杭拆遷了,他們也就不做了,那溫暖的味道只能留在記憶中了。
08橋頭米時粿鋪
曾經位于臺江區隆平路蒼霞衛生所對面, 傳統福州糕點店,東西真的不錯。后來因為房屋拆遷改造,這家攤子也沒了,不知道以后去哪里找這種傳統的福州味道。
09朱紫坊鹵面攤
太多人都不知道福州也有鹵面,一是用堿面,過白湯撈好;二是澆汁,主要食材是腐竹、香菇、黃花菜、木耳、淡菜干,湯頭中加地瓜粉,酸甜口味,煮開后澆在面上。
曾經在朱紫坊的傳統鹵面攤可以品嘗到, 可是多年前面攤的老人家說年齡大了,身體受不了,所以休息不做了,又一家福州傳統小吃的消失了。
10李卿包點
李卿包點店曾是津泰路上開了30多年的老字號, 肉包和燒麥每次一出爐都要大排長隊,當時他們家的包子不零買,5個10元,是許多老福州人“童年記憶中的味道”。自2011年關店后,再也找不到這種味道。
責任編輯:黃仙妹
- 福州春日:繁花和“葉雨”齊舞2019-04-01
- 福州推進城市綠道建設讓民眾暢享山水之美2019-04-01
- 一圖看懂福州市垃圾分類的“正確姿勢”2019-04-01
- 福州5月1日起全面推行城區生活垃圾分類 可分五類2019-04-01
- 一條綠道逛福州:登山看城游園親水2019-04-01
- 外國友人體驗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2019-03-31
- 福州:擅建排污口 最高罰50萬元2019-03-29
- 出租車翹起來卡在了小巷里進退兩難 折騰了4小時才脫身2019-03-29
- 福州:杜鵑花開紅似錦 萬紫千紅踏春來2019-03-29
- 滿城盡帶“黃金甲” 福州用落葉迎春天2019-03-29
- 最新原創新聞 頻道推薦
-
對不起,福州要“消失”了,看著看著就哭了…2019-04-0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