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5月24日訊 (記者 曾群峰 吳開興)2022年度福建省十大網絡公益項目評選活動今天在省委宣傳部指導、省委網信辦主辦的首屆福建省網絡文化節上揭曉。“母親健康1+1”救助罹患“兩癌”困難婦女公益項目、八閩工匠學堂、一鍵報貧等10個項目獲此殊榮。省委網信辦、省農業農村廳、省民政廳、省總工會、省婦聯等單位代表為獲獎單位頒獎。
此次評選出的公益慈善事業項目均運用網絡化、數字化技術。“母親健康1+1”救助罹患“兩癌”困難婦女公益項目以網上宣傳,網上勸募,網上求助,網上監管方式開展,累計募得資金9603萬元,救助罹患“兩癌”的困難婦女1.9萬名,有效減輕了“兩癌”患病婦女的醫療和生活壓力;“八閩工匠學堂”,通過構建統一數字身份,數字資源,數字管理,打造集公共性、公益性、開放性、綜合性的數字職業技能培訓平臺,滿足企業和職工的數字技能需求,截至2022年8月,累計覆蓋學習人數116282人;福建省開展動態監測,鼓勵農戶通過“一鍵報貧”信息平臺、扶貧服務熱線電話自愿申報,同時通過每月組織鄉村干部走訪排查、相關部門專項篩查等方式,實行“日匯總、周核實”制度。對于列為監測對象的,采取單列管理,實行分戶建檔、單獨造冊,錄入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在線管理,并推動職能部門數據共享。
當前,全球經濟數字化轉型不斷加速,網絡技術、數字技術深刻改變著人類的思維、生活、生產、學習方式。對于公益慈善事業來說,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傳統模式的公益慈善因現實場景受制于時空等因素,數字化轉型帶來的豐富的網絡空間資源和規模巨大的參與主體有助于突破當前的發展瓶頸。今天的公益慈善事業要想獲得長遠可持續的發展,插上數字化的翅膀是必然的路徑。
事實上,近幾年我國的公益慈善事業已開始擁抱數字化。一些互聯網企業通過實踐探索以科技助力公益,創建了一批具有社會價值的公益平臺;公益慈善組織也越來越重視利用數字化工具,通過網絡平臺實施相關項目,以網絡化的宣傳手段擴大自身影響力;更多的公眾開始習慣于通過網絡參與公益,積極奉獻愛心。以互聯網為載體的公益慈善數字化將各界各方參與主體和億萬愛心人士連接在一起,形塑了全新的公益慈善生態。不僅如此,數字化還培育了公益慈善發展理念與實踐模式的創新,催生出了一大批有影響力的公益慈善項目。所有這些,都充分顯現出了公益慈善數字化轉型所具有的無限潛力,為公益慈善事業注入了蓬勃活力。
責任編輯:陳錦娜
- 廈門翔安祥美社區:“六每”公益 讓文明實踐走深走實2022-06-14
- 廈門呂嶺敬老餐廳幸福再升級 4元享“愛心午餐”2021-05-20
- 莆田:一家6口老弱病殘幼艱難度日 “閩善行”壺蘭教育公益項目資助孩子助學金2019-05-15
- “姐妹鄉伴”助力鄉村振興 該公益項目在11村試點2018-12-17
- 伊利營養2020公益項目 在閩啟動2018-06-06
- 海峽公益慈善項目大賽啟動 優秀項目最高獎勵5萬2018-05-31
- 包200輛大巴 中國平安送萬名貧困人員免費回家2017-02-04
- 最新原創新聞 頻道推薦
-
“我把家鄉唱給你聽· 海峽情”原創音樂作品2023-05-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