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落幕,代表委員紛紛返程。開年的盛會在舉世矚目和萬眾熱議中圓滿結束。
從政協開幕,到人大閉幕,13天里,數千件委員提案,數百件代表議案,構成了2017中國發展的新春交響。文藝領域的精彩言論、熱點話題清晰地勾勒出新一年的文藝風向。
影視圈成話題“熱搜”,文化傳承與推廣任重道遠
盤點兩會期間諸多代表委員的言論,提煉干貨,有五個探討廣泛、影響很大的熱點話題:青年演員的片酬與藝德、歷史題材的肆意編寫、影視數據的造假亂象、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
宋丹丹、高滿堂等代表委員表達了對“小鮮肉”現象的看法,高片酬導致制作費縮水,有好顏缺好藝德和應有的敬業態度;曹可凡、張國立等代表委員表達對影視行業數據造假問題的擔憂,“屢屢出現的票房作假和收視率作假,對于創造培育優秀文化作品的土壤是非常不利的。”
其實對影視圈“小鮮肉片酬高藝德差”“票房注水收視造假”“抗日雷劇辣眼”“穿越玄幻霸屏”等問題的吐槽聲早已不絕于耳。看看豆瓣、微博上的留言,觀眾的不滿態度早已放在臺面。代表委員們的慷慨陳詞和真切關注讓民眾感受到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與我心有戚戚焉”的背后,是渴望這種怪象亂風及時剎住、有力整治的急切心情。
中國影視產業的蓬勃發展,應以市場價值、藝術水準、行業風氣的協同共進為基礎,盲目以資本和名利為導向,忽視藝術規律、歷史真實和健康的行業風氣,最后只會帶來適得其反的不利結局。
推動中國優秀文化的繼承與發揚,是文化工作者的集體使命,也是國人彰顯文化自豪感的“打開方式”。推進全國戲曲數字化平臺建設、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體驗式教學、打造優秀的文化節目、創作好作品講述中國好故事,代表委員們的發言勾勒出國人文化自信的展現途徑,使我們看到豐厚的文化傳統和創新的呈現形式深度融合后的多樣性與可能性。
讓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落地長存,讓中國文化在世界煥發更多光彩,是我們可期的未來。
談到影視創作、文化輸出,最近一則新聞可謂是影視文化走出國門的好消息——
“國劇”走紅東南亞,在“追劇”中了解中國
據人民日報3月15日報道, 2017年開年,中國電視劇2010年版《三國》每晚6時20分在泰國電視三臺播映,扣人心弦的劇情和精彩的拍攝技術,吸引了眾多泰國觀眾。同時,曾深受緬甸觀眾喜愛的電視劇《包青天》,經過全新后期制作、緬甸語配音后,將從3月19日起每日晚間播出。
其實“國劇”香飄海外的事并非新聞,之前《還珠格格》《甄嬛傳》《瑯琊榜》等影視劇在國際市場的廣泛影響早已證明,“精良制作+優秀故事”往往會敲中海外受眾的心門,古裝歷史題材尤受偏愛。
只是這次走紅東南亞市場,原因并不只是好看這樣簡單。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譚國安教授認為,中國影視劇易于被泰國觀眾接受,得益于兩國文化相通,很多泰國華人從小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這些文化元素也在泰國社會沉淀下來,發揮了重要作用。緬甸文化人士吳溫丁也指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化相似,中國影視劇所反映出的公平、正義、忠誠和善良的核心價值,是緬中兩國人都推崇的美好品格。
相融的文化共識,共通的品格追求,廣大的華人受眾,讓“國劇”在東南亞市場有了更接地氣的土壤和更扎實的影響力。
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精品上。走紅海外的影視劇,在國內也都有著不俗的口碑。粗制濫造、只為圈錢的快餐之作如果在國內備受詬病,遑論海外影響力。講好中國故事,傳好中國聲音,浮躁之心需休,責任意識需提,潛心專注、用心打磨才會真出享譽海內外的經典佳作。
事實上不僅是影視作品,中國很多的文學作品也有著廣泛的世界影響力。這周,一位有著國際影響力的中國作家發布了新作,備受關注,這個人就是莫言——
莫言獲諾獎后首發散文新作《馬的眼鏡》
3月15日,文匯報刊發莫言新作《馬的眼鏡》,這是莫言自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來首篇散文作品。文章披露了他的文學領地的緣起與師承,回憶吳小如先生授課時的點點滴滴,談到吳先生對他文學創作的啟迪與影響,將這段鮮為人知的往事書寫得樸實感人,令人動容不已。
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來,莫言在創作上沉寂已久,這次新作的刊發回應了讀者的期待,也給人以寶刀不老之感。
好的回憶性散文,要激發讀者感同身受的代入感,而這一點恰是莫言擅長的地方。文章細節的捕捉,場景的描述,心理的刻畫,讓讀者有真實強烈的“現場感”,情感的共鳴和情緒的涌動也隨著故事的推進悄然完成。
透過這些文字,我們讀到的不僅是回憶,更是一種虧欠和珍惜。
虧欠于偌大教室只有五人來聽課的不敬與尷尬,虧欠于故意將“月題”的注釋刻成“馬的眼鏡”只為博人一笑的輕率與胡鬧。
這份虧欠的深處,是一份對師德的珍惜,對師恩的珍視,這也是最為人感動之處。
“雖然只有五個人聽講,但吳先生那一課卻講得格外地昂揚”,“同學們,我并不是因為吃不上飯才來給你們講課的!”
這種認真的授課態度和堅定的學者氣節,讓我們看到了師者的偉岸形象。
對比于當下很多師德的討論,這篇文章傳遞出一種難得的聲音。我們在當今如何挖掘、培養出更多的“吳先生”,這或許是最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文藝九局工作室 王子瀟)
(責編:kita)
責任編輯:海凡
- 雙十一購物節,手機銷量的最大贏家是錘子堅果Pro22017-11-11
- 錘子堅果Pro 2,我覺得不行,但錘子科技這次要成2017-11-11
- “劉海”問題尚未解決,剛拿到iPhone X的強迫癥患者哭了2017-11-10
- OPPO R11s上午十點火熱開售,線上線下同步開啟2017-11-10
- 騰訊視頻動漫宣布引入《名偵探柯南》全部劇場版動畫獲點贊2017-11-10
- 最新娛樂新聞 頻道推薦
-
林志玲言承旭再傳復合!兩人分手原因曝光,往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