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娛樂星聞>娛樂新聞
      分享

      張嘉譯:希望大家再提起我時 想到的是《白鹿原》

      白嘉軒(張嘉譯)和仙草(秦海璐)。這樣的陣容,讓人對這部劇充滿期待。

      他是《蝸居》里包養小三的宋思明,是《懸崖》里高度克制的周乙,是《心術》里醫術精湛的劉晨曦,是《一仆二主》里勤懇本分的楊樹,是《四十九日·祭》里油滑仁義的法比。

      這一回,他是電視劇版《白鹿原》里信奉宗法文化的白嘉軒。

      演了20多年戲的陜西人張嘉譯,與《白鹿原》更像是一場命中注定的遇見。

      4月6日,安徽衛視在陜西藍田縣白鹿原影視城舉行發布會,張嘉譯指著腳下的土地,對南都記者說:“所謂原上,就是在這里。”

      他還說:“我希望大家以后提起我的時候,想到的是白嘉軒。”

      “生、冷、蹭、倔”,是陜西人的性格,也是張嘉譯的性格

      1970年出生的張嘉譯是個地道的老陜,“西安出生、西安長大,上大學之前一直待在西安”。這座城市承載了他絕大部分的青春,即便人到中年、功成名就,也抹不去他身上陜西人的烙印。

      白鹿原就在西安市東南,張嘉譯指著腳下的土地說:“所謂原上,就是在這里。”為此,他對《白鹿原》有著特別的感情,比其他演員更有代入感。

      上世紀90年代初,演員張嘉譯讀到當時剛剛出版的《白鹿原》,一種熟悉感撲面而來,他說:“當時看跟現在看不一樣,那時只是覺得特別親切、特別激動。這本書里發生的事兒,就像我身邊的事兒,所以我一看就明白。”

      他用“偉大”來形容《白鹿原》。當年才20多歲的張嘉譯未曾想象過自己會成為書里的白嘉軒。

      在這“不敢想”的20多年里,《白鹿原》被改編成了話劇、舞臺劇、電影,張嘉譯也在無數部電視劇中磨礪自己的演技,最終“積累了人生厚度”,成為導演眼中“足以和白嘉軒這個角色對話”的人。

      20多年后,《白鹿原》迎來了電視劇版,張嘉譯成為原上白、鹿兩大姓的大族長白嘉軒。生于斯長于斯的張嘉譯形容白嘉軒這類陜西人有4個字———“生、冷、蹭、倔”,這是陜西人的性格特點,也是他的性格特點:“生”就是生瓜蛋子,又軸又沖動;“冷”就是冷酷,感情不外露;“蹭”是形容他們厲害;“倔”就是一股子倔強……于劇中、于現實都是如此———“質樸中透著倔強,有一種頑強的生命力”。

      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的過程中,張嘉譯陜西人的特質表露無疑,比如,他會突然冒出幾句陜西話,會用陜西話讀小說和劇本,會突然在發布會上喊一嗓子“開鐮咯”,會提及從初中起就常去的“吳家涼皮”,“30年過去了,涼皮店的主人從吳家老大換成吳家老二,從一毛五漲到了一塊五”———張嘉譯每次回西安,都會讓家人幫忙打包。他得意地對南都記者說:“一打招呼,給別人的都是平平一碗,給我的是冒尖兒的一碗!”

      張嘉譯自認是個不緊張的人,走到哪兒都比較放松,以往拍的每一部戲,都沒有像這部戲這樣———“不踏實”。“因為這部作品在我個人心目中,不同于以往其他的作品,我希望大家再提起張嘉譯的時候,想到的是《白鹿原》,想到的是白嘉軒。”他如是說。

      為此,“從來不緊張”的張嘉譯頭一回希望這部戲趕緊播,“時間拉得越長,心理考驗越大”。

      20多天里做兩樣:曬黑,干農活

      張嘉譯接拍《白鹿原》之后,除了熟悉劇本,還面臨著兩樣挑戰:其一,曬黑。其二,干農活。

      開拍之前,別的劇組是發演員通告,告訴他們去哪里拍戲;到了《白鹿原》劇組,是把演員分成一組一組,通知大家按組別、學干農活。

      20多天里,大家每天一醒來就問,“今天我干嘛?”

      然后劇組通知:“今天這組割麥、這組犁地、那組趕牛”……

      回憶起這段學干農活的經歷,張嘉譯記憶猶新:“通知我去學套車、趕車,那就去吧。下去一看,師傅們都在那兒等著呢!都是當地專門干農活的師傅,學犁地的時候,當地這些‘把式’、這些農民老哥們,根本不認識我,才不管你是什么演員呢。那場面太逗了,‘把式’們往那兒一坐、叼根煙袋,就開始挑剔了:‘這犁的是個啥么,把式都不對么,手拿錯咧(陜西話)’,一邊說一邊直搖頭,嫌棄我們農活干得各種不地道哇!”

      也不怪他們嫌棄,真正要把農活干出地道的水準是不容易的:

      “擔水,不是比力氣大,是要比平衡,要跟著擔子的節奏走,步子要跟著擔子一顫一顫,這樣你就會覺得很輕。

      “割麥也不簡單,專業的割麥要拿鐮刀掄,一刀下去,一大片,整整齊齊,剩下的茬兒長度都一模一樣!割麥的鐮刀非常鋒利,收的時候是側拉,其實還是比較危險的。我們在練習割麥時,演黑娃的姬他鐮刀就劃到了他腳上,因為我們穿的都是劇中的布鞋、草鞋,當時一下子血就流出來了,他后來縫了十幾針。”

      張嘉譯說,劇組所有男演員都要學習割麥,體驗生活學了20多天,“大家掌握得很熟練!”除了割麥,挑水、砍柴、趕車……這些活兒,在開拍之前,全都要練。

      南都記者問張嘉譯,掌握得最好的是哪一項?他答:“趕車吧!”

      “最喜歡的是哪一項?”“也是趕車!因為趕車不那么累啊”……

      全劇組轟轟烈烈干農活時,都曬黑了,但“曬黑實際上也是劇情的要求,所有演員都在太陽底下曬,皮膚要曬得粗糙一些、黑一些,這樣才能貼近角色”。張嘉譯解釋說,“雖然化妝可以彌補一些角色的感覺,但不能完全依賴化妝,質感不太對。”

      《白鹿原》從2015年5月拍到第二年的1月,整整拍了7個多月,在9月、10月的時候,“大家都挺黑的,感覺很對”,但后來天兒一冷,到11月、12月時,太陽沒了,“這一不曬,大家又都變白了,只好化妝再畫黑點兒……太白了,離人物就遠了。”

      張嘉譯,“好管閑事”的藝術總監

      除了飾演男主角白嘉軒,張嘉譯還擔任了《白鹿原》的藝術總監,他給出的解釋是:“我太好管閑事兒了,當演員的時候就愛張羅,但作為演員不能管這么寬,索性有個藝術總監的身份,能更主動、更方便地去管閑事兒。”

      “愛管閑事兒”到什么程度?

      張嘉譯自己說,只要他在工作狀態,看到有不對或者有想法的時候,會馬上提出來,“我不會憋的。憋不住,你讓我不說話,我做不到。”

      劇中,飾演黑娃的演員姬他是張嘉譯的表弟。他告訴南都記者:“一旦張嘉譯覺得對手戲處理得不太準確,馬上會很直接地提出來。”張嘉譯自己也說,看到別的演員演得不對勁時,會提出來,不光他給別人提,別人也給他提。“跟你一起演戲的對手,感覺是最準確的,他覺得你缺什么,最準。現場就是一個交流探討的過程,這場戲是不是這樣?或者哪樣更好?每個人對你提出意見的時候,是在幫助你更完整地完成這個人物,更接近這個人物。”

      作為藝術總監,張嘉譯的使命感還不止于此,演員姬他說,張嘉譯對細節的處理簡直到了苛刻的地步,比如,一個戲的場景沒有達到他心里設想的要求,拍完了,他覺得不對,還會把演員和導演都叫回來商量,然后不惜花時間、花錢,重新來拍,就是為了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張嘉譯對此有自己的解釋:“熟悉我的都知道,即便是干演員的時候我也愛張羅事兒,即使是群眾演員走得不好,我也要去張羅。可能我真的熱愛這個職業,所以這個行業里的每一項工作對我來說,都是喜歡的。最終,經過各個部門的配合,呈現出來的作品,我自己會覺得特美,享受其中。”

      家庭地位,“老婆第一,孩子第二,小狗第三,我第四”

      形容一個人懶,有句俗話叫“油瓶倒了都不扶”,而這樣的事情真實地發生在了張嘉譯身上。衣服掉了,他走到跟前,抬腳跨過去,沒有撿。老婆投訴他。他表示:“我認真反思了,我就在想,當時我為什么沒撿呢?其實,我是在想事兒!有時候我在家看劇本,是真的沒看見衣服,下意識地抬腳就跨過去了。當時真的就沒意識到。”

      為此,張嘉譯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也一再強調自己的家庭地位很低:“老婆第一,孩子第二,小狗第三,我第四,現在差不多還是這種狀況。”

      “沒想過提高自己的地位嗎?”

      他擺手說:“不用,不用,這樣就非常好,非常祥和。”

      表弟姬他和他合作了多次,他爆料說:“他身上最大的特點是那股子帥勁兒,敢做、敢說,而且可以為之不顧一切。他私下里跟他呈現出來的人物很像,基本上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沒有很大的反差。”

      大眾眼里的張嘉譯,是《懸崖》里不善表達、高度克制的周乙;《心術》里醫術精湛、深 受 信 任 的 劉晨曦;《一仆二主》里 勤 懇 本分的楊樹;以及《白鹿原》里有仁 義 之 心的白嘉軒。

      在表弟姬他的記憶中,這位演員哥哥會一個人對著鏡子表演、朗誦,“對著鏡子張牙舞爪,嘴里念念有詞”。

      張嘉譯說,他很享受演戲的過程,從沒在演戲時發過愁,每次在現場都特別開心。他享受這種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人物、人生,理解這個人物行為模式的過程,也享受揣摩不準時,和導演以及其他演員聊天,共同接近這個人物的過程。“實際上演戲是理性的思考,再感性地呈現,這是一個有意思的事兒。”

      到今年,張嘉譯演藝生涯里接拍的電視劇總集數已經超過了1000集。張嘉譯說,時間會把一個認真的演員熬成一個表演藝術家。

      20多年的表演路 ,他逐漸形成了自己較為穩定的表演風格,“我演的大部分角色都比較爺們兒,他們身上都帶著一股勁。”張嘉譯說,自己從年輕的時候就喜歡爺們兒型的角色,可能成長環境和性格中就有這種東西。

      那么,作為大叔級的“男神”,他會去接一些年輕人喜歡的電視劇嗎?

      張嘉譯說,這是他的一塊兒短板,“以前拍戲,我只拍自己喜歡的,后來,我也在受影響,資方說要觀眾喜歡,可是,我都不喜歡觀眾會喜歡嗎?他們說:觀眾喜歡的跟你喜歡的不一樣。后來,我就越來越不敢判斷了,年輕人喜歡什么我真不知道。想了一圈兒,最終,我還是決定,我喜歡什么就給他們呈現什么吧!因為我不喜歡的,我也呈現不好啊。”

      《白鹿原》將于4月16日在安徽衛視開播。

      南都記者 余亞蓮 實習生 陸曉璇

      (責編:羅羅)

      責任編輯:海凡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娛樂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十年路 人保同行共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 狠狠色婷婷狠狠狠亚洲综合| 亚洲精品无码中文久久字幕| 中日韩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亚洲乱人伦精品图片|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韩国在线| 亚洲熟妇av一区| 亚洲成a人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喷水|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少妇| 亚洲美女激情视频| 亚洲精品偷拍无码不卡av| 亚洲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清| 亚洲免费视频播放|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亚洲六月丁香婷婷综合| 在线亚洲高清揄拍自拍一品区| 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 亚洲av片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亚洲国产第一页| 国产亚洲精品看片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亚洲av女电影网| 亚洲春黄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综合在线观看尤物| 亚洲影院天堂中文av色| 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 亚洲熟伦熟女新五十路熟妇|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