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如面 同名主題曲 :https://v.qq.com/x/cover/0l8pvyvj4479ro0/w0022p81gw5.html
一位明星安靜地念信,一群觀眾安靜地聽信。
比起那些聒噪、癲狂、癡傻的綜藝泥淖,《見字如面》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圣潔白蓮花。作為電視節目,它安靜、不聲張,借鑒國外電視節目模式,依靠口碑傳播迅速引起網絡關注,進而有了更多觀眾深入探究。
它之所以能夠在微信、微博引起廣泛關注,想必和當下信息過剩、浮躁喧囂的周遭氣氛密不可分。《見字如面》與時代的匱乏相映成趣。
寫信具有天然的儀式感,端坐在桌前,運筆,下墨,在《見字如面》的節目里,你聽演員們念信,你能聽見一筆一畫信件書寫時,那時間靜靜流淌而去的聲音。
何冰
在這里你能讀到敬畏,對一筆、一紙的敬畏,對寫信對象的敬畏,對寫信時光的敬畏。每一個寫信的人,起筆落字無不深思熟慮。哪里像如今即時通訊,快速對談,發出、收回,都是片段的思考,沒有長久的期待,當下即可見到回復。因為快速得到,便更加地不珍惜。
更重要地是,我們在信里,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打開每一封塵封已久的信件,都是一個故事,一段歷史。我們在信里,照見自己的樣貌。一封信,既是寫給對方,也是寫給自己。我們的言語、遣詞、用筆,都是在雕刻自己的樣子。我們把信寄出,等待對方一點點撕開信封。見字如晤。
歸亞蕾
中國好歌曲有一首歌叫《從前慢》, 以木心詩歌為詞: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這歌詞好像一把插在現實生活中的照妖鏡。商業社會人類注重效率、蓬勃發展,以結果為導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斷重復著自己,仿佛人生只用過好第一天,剩余的時間ctrl+C再ctrl+V即可。
最近聽來一個故事,說在猴群里,大部分猴子每天醒來就嘰嘰喳喳、吵吵鬧鬧地找香蕉果腹。可是總有一只猴子每天去湖邊,靜靜地看著湖水里的自己。這只猴子常常因為來不及找食物而挨餓,于是其他猴子笑它缺心眼。可是,它就想弄清楚,這湖面里的猴子到底是誰,而我,又到底是誰。
張涵予
我們常常一邊生活,一邊丟棄自己。我們都漸漸失去了對生而為人的內心的關照。吃飽喝足最重要,而我到底是誰,傻子才關心。
末了,要一提印象深刻如黃永玉和曹禺的信件往來。黃永玉在信里直言,不喜歡曹禺解放后的戲劇,為勢位所誤,應該像美國的阿瑟·米勒,多一些草莽精神,像蕭伯納、伏爾泰,到老還那么精確,不饒點滴,不饒自己。
不饒點滴,不饒自己。或許,這個時代的匱乏,就是因著我們太輕易地饒了自己。
責任編輯:陳錦娜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中國科大團隊首創人工智能全自動地震監測系統2020-02-26
- 疫情影響蘋果工程師來華,iPhone 12生產或受阻2020-02-26
- 亞馬遜首家無人雜貨店來了:觸角伸向社區零售2020-02-26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