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蔡徐坤制造一億微博轉發量的幕后推手“星緣”APP近日被查封。該APP利用粉絲給偶像刷流量的需求瘋狂牟利,半年吸金800余萬。主犯蔡某某因涉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已被豐臺檢察院批捕。
警方抓捕嫌疑人現場。來源:警方供圖
該APP去年7月上線,用戶可通過其登錄新浪微博。充錢開會員后,自己的微博賬號可綁定多個小號(幾十個到幾千個不等)。綁定后大小號可實現轉發內容相同,轉發數量翻倍。由于微博會查封不斷刷量的小號,粉絲只能不斷充值,再綁定新小號。粉絲從組長或者經紀公司領取“刷量”任務。任務量完成后,粉絲可以通過線上活動進行抽獎,獲得一些獎勵:簽名照片、演唱會燈牌、氣球、熒光棒等禮品。高二學生陳芳(化名)每天都會登錄該APP完成粉絲組長布置的轉發任務,每月花費約千元。
警方抓捕時發現,4人在對系統進行維護。來源:警方供圖
新浪微博安全團隊負責人介紹,雖然微博賬號要求實名制,但是大多情況是基于手機實名制的基礎上。通過后臺數據對比,安全團隊發現,有虛擬運營商號段被用于非實名制注冊微博賬號,給明星“輪博”。目前,為了應對“輪博”,新浪微博已經將轉發、評論量設置為“100萬+”的顯示上限。3月8日,警方鎖定星援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一辦公樓內,將4名涉案人員全部抓獲。在抓捕現場,四人仍在對APP進行運行維護。四人均是一名女歌星的粉絲,通過粉絲群相識。主犯蔡某某交代,起初他制作這個APP是為了給喜歡的“愛豆”應援,增加關注度。隨著使用粉絲越來越多,他開始利用這一軟件非法牟利。目前,蔡某某因涉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已被豐臺檢察院批捕,警方仍在對另外三人開展進一步工作。
相關鏈接:
蔡徐坤這次遭央視曝光了!微博轉發過億 數據被質疑
最近,在社交媒體和一些新媒體平臺上,人們常發現某些用戶每次發布的普通內容,獲得的瀏覽量或是點贊數輕易就能突破百萬、千萬甚至上億。那么,這些數字的真實性究竟有多少呢?
不久前,某藝人用戶發布的一條宣傳新歌視頻的微博,獲得了超過一億次的轉發。以目前中國微博總用戶數3.37億人的比例來看,相當于每三名微博用戶當中,就有一人轉發了這條內容。
記者:這個數據怎么定義?
北京某數據公司總裁曹永壽:就是它不是由真人刷出來的,而是由機器(利用軟件)手動刷出來的。
根據曹先生的提示,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上,輸入新浪微博的名稱,系統優先給了大量幫助用戶漲粉絲或是數據增量的業務選項。這些所謂的商家向記者推薦了不同需求的套餐,基本上是10塊錢,就能買到400個粉絲,或可以轉發指定微博100次。還可根據需求,實現粉絲活躍程度和地域真實性的專門訂制。
為了讓記者相信數據修改的真實有效,賣家宣稱有很多藝人和網紅都來找他們購買過,且跟他們擁有長期合作關系。當記者試圖追問具體的藝人名字,賣家稱不便向記者透露相關信息。
記者又在搜索引擎,以“流量”作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發現在得出的前100個結果里共有23個是與刷流量相關的第三方軟件及平臺,提供涵蓋幾乎所有時下熱門平臺的刷量業務。記者嘗試下載了其中一個自帶“創建粉絲”和“創建轉發”功能的軟件,將一個近期沒有任何更新的微博賬號填入指定位置,通過掃碼付費11.92元換取了足夠積分,并分別輸入漲粉500人和轉發300次的目標值。操作幾分鐘后,便發現該賬戶下不斷涌入名字雷同的關注者。同樣的,一條幾天前發布的微博,也會立刻被來路不明的陌生用戶集體轉發出去。操作結果均能按照用戶希望的數量,實現數據的篡改。
在微信和微博的聊天群里,記者也發現大量公開招募所謂點贊人員的信息。記者以應聘身份申請加入其中一個聊天群,名為“接待老師搖錢樹”的管理員簡單詢問了記者的年齡和可支配時間,就向記者發來了工作要求——為指定客戶的抖音賬號添加關注和點贊,完成即算一單,可獲得1-3元不等的報酬。單日工作量不設上限,工資也可當日結清。
北京某數據公司總裁 曹永壽:水軍有幾個特征,一個是你會發現水軍造的內容,幾乎都是一致的。第二個是很多水軍都是在凌晨(上線),你覺得這個事正常嗎?如果一萬個粉絲,每個人注冊了十個白號,每個白號每天發一百個資訊或信息,那就是十萬乘以一百,一天就能到一千(萬)。其實(真實數字)只是一萬人。
“粉絲”非理性追星 助推假數據泛濫
當數據造假變得輕而易舉,遭到濫用也就在所難免。熱衷選秀節目和狂熱追星的粉絲通過雇傭水軍為支持的偶像刷榜刷量,藝人經紀公司和一些新媒體平臺也看中了其中的商機,在背后推波助瀾。
為集中力量支持共同的偶像,由粉絲自發組建或經紀公司安排成立的明星微博數據站應運而生。據曾經在數據站參與過打榜的小雨同學透露,個人轉發藝人微博只能算日常簽到任務,想要快速增量,花錢買數據早已是粉絲間的共通手法。
明星微博站前工作人員 小雨(化名):因為現在大多數粉絲都覺得轉發和評論特別重要,這種數據就是越多越好。我們有時候買都是別人發給我,我就存下來了。有時候微信群里會有鏈接,或者微博群有鏈接。買這些號,(金錢)投入也很大,可能他一個號就三四毛錢,但他一買就買幾百個號。(群里)有的可能會細分做微博評論的,有的專門負責轉發的。
為節省人力和時間,粉絲群里還會分享提供自動刷榜功能的手機應用程序,進入其主頁,選擇心儀的明星,無論打榜的日期還是文案均可供挑選,粉絲們需要做的,只剩下付費而已。
明星微博站前工作人員 小雨(化名):如果是掄博,數據組里面每天都會有任務,必須有公司統一(安排)才行。比如你連續多少天,轉發這個微博多少次,你堅持下來就會有一個獎勵。這些數據(經紀)公司可能會看,有些品牌方可能會看,但是真的會不會看,其實也不太確定。
打破流量迷思 用作品吸引人
對于虛高的數據,專家表示,數據造假不僅損害了人與人之間誠信的基本原則,也讓演藝市場陷入不注重品質而唯流量至上的惡性循環。
互聯網專家 吳純勇:流量造假基本上違背了誠信(的原則)。它的本質其實都是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采取不同的方式,根據所謂的需求進行刷量,這樣一個不健康的產業鏈和生態鏈就慢慢形成了。
而當數據造假成為一種產業,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因自身獲利而或多或少助長了造假現象的持續蔓延。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 周星:眼球經濟是這個時代很難避免的現象,這個我們在業界里跟明星交流或者經紀人交流的時候,他們當然有個合理理由,就明星流量大的時候,他的曝光率和受到廣告主的關注就越大,鼓動粉絲集群式地去制造流量。但是還有一個很重要問題是傳媒機構也需要利益,他(一旦)發現比較容易投合這種情緒的時候,他會引起關注。造就流量明星一定是三者合力的結果。
對此,專家呼吁,一方面除了市場和有關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粉絲群體、演藝市場和平臺方都需要進行反思。如果只是追求眼前利益,而放棄創作真正有價值有品質的藝術作品,則所謂的流量數據將不過都是過眼煙云。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 周星:因為轉瞬即逝,網絡傳播很快就看不到了。年輕人成長,很快又會有新的熱點(出現)。當然要有政策去抑制這些(流量)制造機構。除此之外,是要有正向的宣傳輿論工具去關注真正作為人的表率的,我們這個社會的中堅力量,堅實地推動我們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好的東西,入心入里讓年輕人接受,讓他們成為真正不是短效,而是長效的典范,我覺得這個才是重要的。
責任編輯:陳錦娜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蔡徐坤1億轉發量幕后推手被端 星援App被查封 半年吸金800余萬2019-06-11
- 吃頓火鍋賬單474萬?原來都是點餐二維碼惹的禍2019-06-11
- 蘋果發布會iPad有了獨立的系統 這五大看點你不容錯過!蘋果手機也有了暗黑模式?2019-06-11
- 最新娛樂資訊 頻道推薦
-
大S汪小菲觀看王力宏演唱會 連續兩晚上演親吻2019-06-1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