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最近正在熱播,聚焦周家這些兒女展開劇情,這部劇贏得大家的關注,你知道《人世間》周家的人物原型是誰嗎》下面一起來看看。
梁曉聲的小說帶有很大程度上的自傳成份。
《人世間》里以周家為聚焦對象,作為一家之長的周父,是劇中的一個核心人物,周家的悲歡離合,兒女情長,都是容納在周父以血緣為起點的這個系譜中的。《人世間》里的周家這個家庭設置,可以看出,非常明顯的是對梁曉聲家庭關系的移用。《人世間》里周家兒女的特殊生存狀況,不能不說與周父的工作境遇有關。
如果周父不是遠去大西北,參加“大三線”建設,那么,他的兒女們的人生選擇,可能會是另一個模樣。因為很顯然,如果周父留在城市里,對三個子女的管教程度,肯定會明顯加強,那么,就不會有女兒周蓉自作主張、只身前往貴州、尋找意中人這樣的選擇。
兒子秉昆的人生道路,也會有另一種走向。因此,周父在劇中的地位很重要,他的人設,規定了小說里的人物命運走向。而事實上,周父的形象設計相當的接底氣,而這形象的來源,正是來自于梁曉聲的父親本人。
梁曉聲的父親姓梁名秉奎,有意思的是,《人世間》里周家三個兒女,名字中的第二個字“秉”,直接來自于父親的名字。梁父于1956年隨所在城市的建筑團隊,開往四川,參加“大三線建設”。
建設工地在大山深處,當時要回到家鄉,必須搭卡車,先到樂山,然后從這里搭乘公共汽車到達成都,在這里乘上火車,到達北京,然后再轉車到達哈爾濱。從建筑工地,回到家鄉,路上耽擱的行程要有數天的時間。這也就是電視劇《人世間》中母親在1976年初春時節中風暈倒,而周父一直蒙在鼓里,直到1978年下半年,他才在回家的時候,親眼看到妻子病臥在床的殘酷事實。
從劇中,可以看出,周父至少有兩年沒有回家,而實際上,現實中的梁曉聲的父親,也正是三五年才回一次家。這種特殊的家庭人際關系狀況,正是《人世間》里的故事能夠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一個重要因素。
《人世間》里涉及到的一些工作單位,都烙印著梁曉聲自身的親身經歷痕跡。從某種意義上講,《人世間》的主角是家里的老三秉昆。這也是之前梁曉聲小說里的一個被忽略的群落。
之前梁曉聲小說始終瞄準的是知青這一代,如《雪城》、《年輪》、《知青》都聚焦的是知青生活,而在《人世間》里,梁曉聲將敘述重心放在了留城青年的身上,把秉昆的人生歷程放在了中心舞臺上予以展現。
從劇中人物安排看,周家長子秉義的經歷,移用了梁曉聲自己的親身經歷,這基本是知青一代的共性特征。
劇中秉義也面臨著推薦上大學的機遇,正對應梁曉聲在建設兵團被推薦上復旦大學的一段經歷,不過,電視劇中為了突出秉義的高風亮節,剛正不阿,說他得罪了掌控推薦大權的領導,導致推薦上大學的好事,被黃了。
不過,梁曉聲還是手下留情,安排秉義在文革結束后,憑著自己的能力,考上了北京大學。
周家老三秉昆,最初在木材加工廠工作,后調到了醬油廠,而這兩個工廠,都與梁曉聲有著休戚與共的關系。梁曉聲到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插隊的時候,曾經在木材加工廠工作過,所以這一段經歷,也多次出現在梁曉聲的小說中。
在長篇小說《雪城》中,劇中的姚守義回城之后,進入到木材加工廠當工人,因工作出色,先成為車間主任,后當了加工廠的廠長。而梁曉聲的弟弟就在醬油廠工作,由此看來,《人世間》里的秉昆,基本是以梁曉聲的弟弟的生活經歷為模型的。
這就與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有著相似的創作肌理。路遙該部小說里的主人公,正是以自己的弟弟為原型的。綜合來看,《人世間》的人物原型,基本是梁曉聲根據自己的父母親與兄妹結構,進行了移花接木的改頭換面,在此基礎上,加以提煉后,形成了《人世間》中人物的典型性設置。
這些加工與提煉的部分,《人世間》中出于刻畫人物的需要,而調整與改寫了真實的經歷與事實。一個非常明顯的事實是,《人世間》為了體現出鄭娟的“劉慧芳”式的善良本性,把周母的生病時間,提前到了1976年。而實際上,梁曉聲的母親逝世于1997年。
在《人世間》里,如果沒有周母的突然昏迷,那么秉昆的與鄭娟巨大的挑戰世俗偏見的落差,便無從彌合。梁曉聲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促成他在小說里張揚的善良理念,加盟到鄭娟的身上,所以作者采取了一個笨拙的辦法,不得不讓周母突然中風昏倒,給了檢驗鄭娟的良心好壞的一張石蕊試紙。其實這是一個大俗套。而梁曉聲的筆下從來未曾手下留情過,他幾乎在他的每一部小說中,都毫不留情地犧牲他創造出的人物,讓他們淪為死亡的犧牲品。
實際上,《人世間》里的周母生病,恰恰是一個敗筆。從劇中的表現來看,周母生病后,用一種玄幻的奇跡,來描寫腦部中卒這一種病理現象。劇中,昏迷的周母,在躺在床上不省人事的兩年之后,竟然能夠夢幻般地醒來,完全是一個天方夜譚。不用說兩年了,就是腦子受傷幾分鐘,都會不可抗拒地難以復原。
《人世間》里這一段明顯地偏離了現實主義的殘酷的生理鐵律,用一種虛妄的情節,來制造愛的奇跡,雖然吻合了梁曉聲力求抒寫“好的故事”的創作理想,但是卻可能產生一種粉飾“愛的能量”的誤導。
《人世間》里周父的設置,不僅止于移用了梁曉聲父親的工作元素,而周父的暴躁的脾氣、對兒女的苛刻對待以及這背后迫于生計的真正緣由,都與梁曉聲父親的個性基本吻合。年輕時,梁曉聲父親的暴躁脾氣,曾經給兒女帶來了很大的傷害,但是時過境遷,子女們諒解了上一代人因為迫于生活壓力,不得不表現出來的對子女的不近人情。
梁曉聲在父親晚年的時候,特意將他接到北京來住。當時梁曉聲住于北影家屬區,父親因為這個機緣,被攝制組拉進去當了“路人甲”。
他作為路人甲身份,參加演出的第一部電影是《泥人常傳奇》。此時,他74歲。《泥人常傳奇》中的背景皆是群演,梁父不在其中
梁曉聲父親在京的時間,在1984年——1986年之間,共計在五六部影視劇中擔任“氣氛組”的背景墻角色。
這種角色,就是在鏡頭里,走過來,跑過去,無名無姓,沒有一句臺詞,根本與情節沒有發生關聯,除了這些角色的親人,沒有人會在意他們的存在。
包括梁曉聲本人,也不知道他的父親在哪幾部影視作品里擔任過“跑龍套”的角色。
他能夠列出的三部作品有《泥人常傳奇》、《四世同堂》、《白龍劍》。在鏡頭里一晃而過的梁曉聲父親,在影視導演的鏡頭里,只是一個過客,一個無足輕重的存在。但是,梁曉聲豐潤了他父親的形象,將他父親的經歷與秉性,經過了他的煉制與加工,復現在《人世間》里,成為劇中舉足輕重的一個關鍵性人物。這就是創作的意義真正所在。
在別的影視作品中“跑龍套”方式存在的父親,在梁曉聲的筆下,成為一個核心的追光人物。這說明,這世界不是不存在傳奇,而是缺少發現傳奇的眼睛。
梁曉聲父親在他人的鏡頭里渺小的存在,一個被踢過來踏過去的蜉蝣人生,在《人世間》里成了主心骨,成了生活中的最重要的一個價值中心,這就是梁曉聲對他的家庭的最偉大的回報,也是他獨具慧眼的一次對生活的發現與提煉。
責任編輯:肖舒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大鵬一日同風起下一句是什么 2月9日螞蟻莊園最新答案2022-02-09
- 螞蟻莊園2月9日答案最新 螞蟻莊園2.9今日答案最新匯總2022-02-09
- 人工3D脊髓組織或可讓癱瘓者重新行走2022-02-08
- 最新娛樂資訊 頻道推薦
-
超有趣滑雪大會什么時候播出?超有趣滑雪大會2022-02-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