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公眾熱議的重大疾病個人救助問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有了新的解決方案。
不久前, 廣東省汕頭市唐某(化名)在騰訊We 救助平臺發起“5歲白血病女孩求助”的個人籌款項目,17個小時內籌款參與達11845人次,總計籌款超過30萬元。
騰訊的個人親友間互助籌款平臺“We 救助”,不收取任何費用,旨在為急需疾病救助的貧困人群提供一個在線互助平臺,通過親朋好友募捐善款,快速幫助到深陷困境中的個人。用戶能通過手機快速上傳疾病證明,免費發起籌款項目,分享給親友馬上開始籌款;項目結束以后,快速提取善款,這正是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改變。
社交關系鏈背書
個人用戶可快速發起救助
唐某年滿5歲的女兒去年底被汕頭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醫院提出接受化療可以有百分之八十的機會康復,而整個療程長達三年。由于化療后出現感染,女兒需要注射增強免疫力的藥物,每天治療開支需要幾千元。家中還有一對老年父母和年幼弟弟,打工一族的薪酬已無力支再支付高昂的化療費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唐某今年3月底在We救助平臺上嘗試發起了項目。
由于We救助的信息主要通過個人朋友圈、微信群等私人關系鏈傳播, 在平臺上不設有公開入口。對唐某等項目發起人來說, 身邊的親戚、朋友、同事對自身的遭遇相對了解,在基礎的信任關系上項目的籌款速度快,信息安全也有一定保障。
據了解,對于捐助人的捐贈行為,We救助平臺在用戶支持項目和轉發項目前,都會強提示用戶注意辨別,是否了解項目受助人、發起人或者轉發人,從而保證通過社交關系傳播時,用戶有更多的信息去判斷案例的真實性。歷經17個小時后,5歲白血病女孩的籌款順利完成。
騰訊方面介紹稱,經過了去年一段時間的測試后,目前We救助已開始運營。用戶打開手機微信,即可通過“We 救助”的官方微信號在頁面發起籌款項目。通過輸入身份證信息完成與微信支付實名認證的匹配,完善發起人基礎信息即可上傳包括診斷證明、所在醫院等受助人信息資料,在進一步填寫病情治療情況、家庭背景信息后,等待審核上線。
在不少公益業者看來,免費的We 救助平臺打破了傳統公益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通過社交熟人關系為大病患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指尖公益籌款渠道。
“指尖公益”不斷演進
助推解決傳統疾病救助難題
類似唐某這樣家庭疾病突發卻無力支付高額醫療費用的遭遇,并不是個案。
據《中國兒童大病救助與慈善組織參與現狀報告》顯示,在1229個貧困白血病患兒調查樣本中,75.1%為農村兒童,76.4%的家庭年收入不超過兩萬元,而兒童白血病的治療費一般卻高達10萬至60萬元。上述報告中,所有被調查家庭因給孩子治療白血病而平均負債超過14萬元,其中約47%的家庭負債超過10萬元,債臺高筑。
公益人士指出,過去類似白血病、癌癥腫瘤等疾病不僅耗光病人家庭的所有積蓄, 更因為向親友甚至非法機構借款而引發新的悲劇,“因病致貧”成了大多數人們心中的恐慌。由于大多數病患者所需的都是刻不容緩的“救命錢”,如何快速而合規地籌到善款始終是個難題。
在很多網友看來,新興的網絡公益眾籌平臺一方面幫助了一些真正有需求的人;另一方面,“騙捐”、“斂財”等負面新聞也時有曝光。對此,We救助強化了長期以來被忽略的“捐助者”一方的權益保護。對受助人更嚴格的信息審查,對捐助人多環節的善意提醒,對項目金額的額度限制,都旨在幫助參與者對項目有更多了解,對平臺建立信任,對自己的公益捐贈行為負責,推動公益的透明化。
“有一些曾在朋友圈刷屏的反轉事件,引起了我們的警醒和反思。如果公眾的同情心被濫用的話,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們又該如何獲取信任?” We救助產品總監李倞表示,平臺有責任去盡可能地推動信息透明化,雖然發起求助的用戶可能需要多填寫一些資料和信息,但這是對捐款的親友負責,是對愛心網友的尊重。
業內人士認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已經讓“指尖上的公益”迸發了前所未有的力量,而技術的變革正在推動公益朝著更透明的方向發展。當人們遭遇疾病與災禍,不只是束手無策或向機構尋求幫助,隨時可以通過社交網絡及互聯網公益平臺來打開一扇新的門,探索更積極的可能。
We 救助媒體備詢Q&A
Q: We 救助的定義是什么?
“We救助”是騰訊旗下個人親友間互助籌款平臺,由騰訊社會企業責任部發起和運營。
Q: 針對We救助平臺的項目真實性問題,請問We救助團隊有哪些預防和規范措施?
首先,在項目發起階段,發起人身份和賬戶審核會通過用戶的微信及支付行為做好實名認證;
項目內容會由專門的客服人員對發起人、受助人的材料完整性和一致性進行審核;并且,平臺正在引入和第三方醫生APP進行合作,主治醫生可以為項目提供證實。
其次,在項目的轉發傳播階段,在用戶支持項目和轉發項目前,平臺都會強提示用戶注意辨別,是否了解項目受助人、發起人或者轉發人,從而保證通過社交關系傳播時,用戶有更多的信息去判斷案例的真實性。
Q : 一旦發現We 救助平臺有虛假項目騙取善款, 如何處理?
在項目上線過程中,We救助平臺盡到了審核義務,同時也建立了及時響應的舉報反饋機制。一旦有人舉報發現虛假項目,籌款將第一時間凍結,避免未經證實的項目擴散。查實項目確實有問題后,將根據捐款路徑把籌款金額原路退回到捐贈者賬戶。
We救助的籌款主要通過私人朋友圈、微信群等熟人關系鏈傳播,如若項目造假,受騙的大多是項目發起者的一級關系鏈親友,這種自斷后路的“宰熟”式詐騙具有很高的犯罪成本。一旦發生民事糾紛,騰訊方面將妥善留存證據,配合舉報者和相關司法機構進行調查。
Q: We救助對項目的審核標準是什么?
對項目通過的審核標準一般包括:發起人上傳的身份證明材料是否完整,受助人上傳的疾病診斷證明的有效期是否在一年內,名字與所填寫受助人是否一致;受助人的身份證明材料上傳是否完整;項目詳情是否有具體填寫病情詳細,上傳治療相關圖片。
對項目提現的審核標準一般包括:如果非受助人本人提現,審核收款人與受助人的直系親屬或配偶關系材料是否完整。
Q、這種高自由度的個人籌款方式,是否符合國家現行的監管政策?與新慈善法中的條款是否相悖?
根據2016年9月1日施行的《公開募捐平臺服務管理辦法》第十條:個人為了解決自己或者家庭的困難,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以及網絡服務提供者、電信運營商發布求助信息時,廣播、電視、報刊以及網絡服務提供者、電信運營商應當在顯著位置向公眾進行風險防范提示,告知其信息不屬于慈善公開募捐信息,真實性由信息發布個人負責。
首先,We救助的信息主要通過個人朋友圈、微信群等私人關系鏈傳播, 在平臺上不設有公開入口。其次,在用戶進行捐贈時,We救助會在頁面顯著位置強彈窗提醒用戶正在進行親友間的直接贈與,并且需要用戶確認是否了解受助人及項目真實性;同時,在用戶分享項目至朋友圈或微信群中時,也會提示用戶是否了解項目、受助人以及轉發人,如果不認識則會提示用戶謹慎分享;如果用戶在不了解的情況下依然選擇分享,下一位接收者頁面顯著位置則會提示寫明轉發用戶并不了解該項目。綜上可以看出,平臺已經盡到了需要承擔的提示義務和責任,并沒有違反慈善法的條款。
Q、輕松籌此前因安全性問題而導致投訴時有發生,We救助將如何規避?
We救助平臺會針對項目發起用戶以及捐贈用戶做好強提示。對于平臺來說,重點是在顯著位置向公眾進行風險防范提示,告知其信息不屬于慈善公開募捐信息,真實性由信息發布個人負責。
責任編輯:肖舒
- WE經理小獸爆料,新賽季陣容會有變化,韓援選手月薪1萬多!2017-11-13
- 騰訊大逃殺手游正式公布 《光榮使命》預約人數超百萬2017-11-08
- 騰訊大逃殺手游光榮使命公布 官網現已開啟預約2017-11-08
- LOL草莓透露WE或組全華班 Mata打字示愛麻辣香鍋2017-11-07
- 騰訊下周推出絕地求生手游 看完只想一首涼涼送給網易2017-11-07
- 國服“吃雞”即將上線 騰訊公布年度最熱游戲2017-11-06
- 《王者榮耀》竟然存在外掛軟件 騰訊回應一旦抓住封號十年2017-11-03
- WE為什么惜敗三星SSG:視野爭奪全面落下風 四場比賽總結2017-10-31
- S7半決賽WE止步四強 女粉抱男友大哭2017-10-30
- lpl2017全球總決賽WE高開低走連敗三局 三星晉級決賽2017-10-30
- 最新資訊頻道 頻道推薦
-
蒙牛蟬聯“乳品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指數”第一2017-11-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