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由平安醫保科技提供技術支持的“三村暉電子時間銀行”上線首個賦能社會公益組織的養老關懷項目。經認證的志愿者在線下完成護老關愛服務后,可依托“三村暉電子時間銀行”智慧公益平臺將所獲得的公益“時間幣”存儲至個人賬戶,待未來需要他人幫助時,支取相應的“時間幣”發布求助任務。該項目的上線,標志著依托技術和模式創新的“三村暉”智慧公益平臺正式啟動對外賦能,通過互助互惠的價值主張撬動社會公益力量,助力紓困養老難等社會痛點。
創新模式紓困養老痛點
平安三村暉公益平臺相關負責人介紹,“三村暉電子時間銀行”是國內首個借鑒銀行存兌模式的愛心“存儲-支取”公益平臺,通過樹立利人利己的雙贏價值導向激發志愿者提供服務的內生動力,形成雙向互動的、互惠互利的公益新生態。
此次首個對外賦能的項目為聯合青島市北紅十字護老院的養老關懷項目。凡經青島市北紅十字護老院認證的志愿者可赴由青島市養老機構贍養的空巢老人或因多種原因臥病在床、失去生活能力的老人家中,提供時長為1小時的陪聊、喂食及床鋪整理等關懷服務。“三村暉電子時間銀行”公益平臺將客觀記錄志愿者的服務時間,并在個人電子賬戶中存儲相應的時間幣。未來待該志愿者需要被幫助時,可憑借個人電子賬戶中的公益時間幣換取他人的志愿幫扶。
數據顯示,在長壽、少子、人口流動變遷等多種結構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國的老齡人口數量以及老齡化的速度已為世界首位。預計到2050年,中國60歲以上的老人群體將超過4.6億,老齡社會將成為中國社會發展的新常態。同時,在社會服務制度、養老保障體系、社會倫理、家庭情感等因素作用下,中國目前的養老、護老力量更多來自以子女為核心力量的“家庭養老”機制。由此,我國的家庭養老呈現了較為突出的供需不平衡、護老服務力量缺口巨大,更多老人處于無人看護、關愛的現實境況中。
中國老齡化群體正在迅速擴大,針對該群體的社會保障制度尚未健全前,亟需大量的社會力量和社會機制補足養老短板。然而,具備提供該服務能力的碎片化社會力量卻無法有效聚合,短暫的間歇性組織已呈現出志愿者群體力量過少,且不持續、不長久,服務內容質量低下、無法滿足老人真實需求等現實問題。
對此,作為首個解決社會養老議題的創新公益機制,中國平安依托“三村暉時間銀行”推出了國內首個“存儲-支取”公益時間幣兌換互助服務模式。該模式將最大化撬動社會公眾力量,從社會轉型的角度出發,依托制度創新和模式創新,開辟解決養老幫扶問題的有效通路。
平安公益志愿者協會相關負責人指出,“三村暉電子時間銀行”公益平臺希望通過模式和技術創新,打造具有內生動力的智慧化公益生態,撬動并整合更多碎片化社會資源和力量,為養老等社會公眾痛點議題提供精準紓困方案。
前沿技術打造智慧化管理平臺
與此同時,平安借助自身在科技方面的技術積淀,通過運用智能認知、區塊鏈等核心技術,攻克了傳統志愿服務流程中的弊端和痛點。為精準甄別志愿者身份,平臺將人臉識別技術及GPS定位等身份認證解決方案嵌入志愿者“刷臉簽到”環節,從而規避冒領任務、隨意修改任務記錄等失信行為;為實現志愿服務記錄的真實、透明、可追溯,平臺將區塊鏈技術的運用于平臺的流程管控之中,構筑“人人參與、人人了解”的開放式公益互助服務平臺。
中國平安表示,隨著“三村暉電子時間銀行”平臺接入的外部公益組織不斷增多,對外賦能的腳步亦將持續加快,并以此推動技術的加速迭代。未來,平安將進一步深度應用大數據智能分析技術,全方位、個性化地對志愿者以及公益服務主題實施點對點的畫像解構,針對志愿者個人的喜好、特性、地域等屬性,實施公益任務的精準匹配,讓志愿服務精準到“定時+定點+定單”。通過公益領域數據的線上化乃至區塊鏈化,優化組織運營管理,助力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責任編輯:黃仙妹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福州長樂30個社區可享智慧居家養老服務2019-03-22
- 全國400名鄉村扶貧帶頭人獲評“扶貧扶志先進人物”2019-03-21
- 中國平安2018年歸母營運利潤穩健增長18.9% 現金分紅提升28%,首次實施股份回購計劃2019-03-13
- 最新資訊頻道 頻道推薦
-
老家電危害這么多?蘇寧易購給它們安排了好去2019-03-3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