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作為中國文化建設的重要主題之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旨在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社會氛圍,提升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
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華夏民族源遠流長,在歲月長河中積淀了豐厚的物質和精神文明,也鑄就了一個民族的品格和風骨。無數的古跡遺存讓人們有了回望來時路的底氣,得以在歷史的光芒中探尋古人的智慧與精神。
酒,一直以來既是中國人特殊的佐餐飲品,又在物質與精神的融合中,成為華夏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中國濃香白酒典范,五糧液自誕生起就以文化為底色,在漫長的歲月星河里織就濃香傳奇。
千年老窖萬年糟,酒好須得窖池老。發于唐、興于宋、精于元、成于明、得名于清,逾千年的歷史傳承,讓五糧液擁有行業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活態古窖池群,以長發升、利川永等為代表的元明古窖池群已不間斷使用至少655多年,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地穴式曲酒發酵窖池。其中,明代古窖池一直由洪武年間延續使用至今,是五糧液歷久彌香,成為大國濃香的關鍵所在。
坐落于北緯30度黃金釀酒帶上的宜賓,沃土廣袤,水源豐美,獨有的弱酸性的黃黏土,含沙量少、細膩、粘性強,富含鐵、磷、鎳、鈷、氨態氮等多種微量元素,為釀酒微生物的長期棲息和微生物菌群落的多樣化演變提供了生存繁衍的空間,也是五糧液生產筑窖和噴窖的專用泥土。
天然環境與微生物相互協調,最終形成平衡和諧的絕佳搭配,微生物間的碰撞與馴化釀就了馥郁的窖香與酒香。豐富的物質糅合,使得五糧液的風味獨一無二。根據最新的風味科學研究成果表明,五糧液的酒體中已檢出3000多種化合物,全面領先于行業普遍的約1000種,代表中國濃香型白酒最高水平。
傳世佳釀,大國濃香。除了擁有國寶級明初古窖池群這一獨特優勢,五糧液傳承逾千年的釀造技藝也同樣是飄香世界的關鍵所在。作為濃香型白酒集大成者,五糧液一直秉承中國獨有的半封閉式純糧固態發酵工藝,首創了五糧配方、包包曲、跑窖循環、沸點量水、雙輪底發酵和勾調雙絕等獨特工藝。精心配比的五糧配方,在匠人純熟的工藝淬煉下碰撞調和,空氣與窖池中的微生物種群間也在相互馴化,持續不斷地演化升華,最終形成了酒香濃郁、品質卓越的五糧美酒。
一直以來,五糧液始終堅持賡續傳統文化的理念,在發揮五糧液酒傳統釀造技藝、五糧液老窖池遺址等核心歷史文化資源優勢的同時,也在積極保護遺產古跡,傳承弘揚傳統釀造技藝。目前,“長發升”“利川永”遺址保護修繕項目正在積極推進,同時五糧液也是近年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唯一一家獲批國家專項文保資金支持的白酒企業。
作為行業龍頭,五糧液在助力中國白酒申遺上始終不遺余力。2005年,五糧液明初古窖泥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是館內目前收藏的唯一一件“活文物”;2008年,五糧液傳統釀造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3年,“五糧液老窖池遺址”被國務院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五糧液窖池群及釀酒作坊”被國家工信部評定為“國家工業遺產”稱號。
作為中國白酒典型代表,五糧液根植于傳統文化,貫穿于民族悠久歷史,滲透于百姓日常生活,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鮮明符號之一。未來,五糧液也將始終堅定文化自信自強,以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形象為時代使命,推動中華傳統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守護一江清水 擦亮“生態五糧液”底色2023-06-05
- 愛聚萬物 因和更美 第二屆五糧液和美文化節如期而至2023-05-23
- 讓酒文化“活”起來 五糧液創新打造“世界白酒活化博物館”2023-05-18
- 最新資訊頻道 頻道推薦
-
中國武夷肯尼亞RWC621項目第一個里程碑節點順2023-06-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