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探索提升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成效的有效途徑,8月6日至7日,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循跡溯源、逐夢未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講隊積極響應福州團市委發起的“好年華,聚福州”研學活動,前往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區,追本溯源,深度探訪紅廟嶺,探索園區跨越時代造福福州人民的創新舉措。
了解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區的前世今生
講解員為研學學子介紹園區建設背景(鄧磊供圖)
從一根找不到果皮箱的冰棍出發,講解員逐一向大家介紹了解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為了破解“垃圾圍城”難題,親自選址、謀劃建設紅廟嶺垃圾綜合處理場建設的生動故事,以及紅廟嶺從“垃圾山”一步步成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福州生態文明建設的創新理念與生動實踐展館的過程。
“你肯定想不到,十年前這里還是蒼蠅漫天、臭氣沖天的垃圾山。”講解員滿臉驕傲地說:“時至今日,園區已經能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了!”大家聽了以后都十分好奇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區到底有什么法寶?
探索垃圾“變廢為寶”之旅
在綜合了解了垃圾從前端分類、投放運輸到站園區內如何后端處置利用后,宣講隊跟隨講解員的腳步先后參觀了園區廚余處理、餐余處理、大件(園林)處理項目展廳、協同處置項目展廳、一期填埋場、中控室和現場。
餐余廚余要分清,垃圾才能變成金
“之所以將餐余廚余垃圾分兩個項目處理,除了因為它們之間含水量不同外,餐余垃圾含油量高。及時回收處理不僅可以將食物油經相關工藝開發為生物柴油運用外還能避免地溝油流回市場禍及民眾安全。”
研學學子通過中控室參觀廚余垃圾處理流程(蔣蓉供圖)
講解員一一回答大家的問題并詳細介紹了廚余垃圾的歸宿。“來自市區的廚余垃圾每天被清運車送上山,在指定地點投放后,經一周發酵,其中的有機質分解產生沼氣,脫硫凈化后可用于發電,發電產生的余熱又可以回哺生產環節。剩余的沼渣經過系統破碎、脫水后可制成營養土用于園林綠化的基肥”。此話一出,大家紛紛表示:“這真是變廢為寶垃圾變成金啊!”
協同來處置,跑好最后一公里
協同處置項目作為園區的“托底”工程,廚余和餐余處理終端的沼渣、滲濾液廠的污泥、大件廠的木屑皮革等無法在本工藝環節中處理的廢棄物集中到協同處置區,最終以焚燒發電再利用的形式實現能量循環。駱明麗宣講教員跟大家熱情交流“萬物皆可燒,850℃以上的溫度可以在確保垃圾焚燒完全的同時消除二噁英等有害氣體進入空氣中。”“這真是做到了垃圾清零呀”。大家直呼太震撼了!
垃圾填埋場再利用,生態來修復
昔日解決垃圾去哪問題的垃圾山經填埋后,用黑色膜覆蓋后再填上土壤進行植被修復,大量種草和灌木。過去堆存的51.8萬噸垃圾徹底消除,不再臭氣熏天,如今已是綠草茵茵,變成綠意盎然的生態公園。草地上裝設的集氣站還可以實時收集地下垃圾發酵產生的沼氣經過運輸后再用以發電,精準實現能源再利用!
植被修復后生態公園草坪上的沼氣收集站(蔣蓉供圖)
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不僅是福州面向全國展示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重要窗口,也是福州宜居、創新、可持續發展的亮麗名片。從垃圾山到生態園,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的華麗蝶變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福州孕育發展傳承提供了真實案例和鮮活樣本!本次參觀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家的研學之旅還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大家紛紛表示以后會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踐者和宣傳者,讓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span>通訊員 李邵涵 范蘇同 彭章宇)
研學學子在園區展館合影圖(鄧磊供圖)
責任編輯:王姍菲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環境、設施、服務持續升級 福州紅廟嶺成垃圾分類科普熱門打卡地2023-05-24
- 民族地區青年新聞工作者考察團參觀紅廟嶺展館2023-03-16
- 垃圾去哪了?倉山啟動紅廟嶺直通車主題宣傳活動2021-12-13
- 最新資訊頻道 頻道推薦
-
福建農林大學學子三下鄉:研“約”獻策,筑基2024-08-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