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農業節約用水向工業用水流轉和使用,走出農業支持工業發展、工業發展反哺農業一條新路。近年來,省、市、縣水利局及福安市政府持續推進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茜安灌區是一個集農業灌溉、防汛抗旱、居民飲用水和工業用水于一體的綜合性水利工程,潤澤萬家的閩東“紅旗渠”——茜安灌區緊緊圍繞“節水高效、設施完善、管理科學、生態良好”的現代化灌區建設要求,歷經多次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灌區“軟硬件”持續提升,榮獲“水利部2022年度節水型灌區”稱號。
節水護渠增效,守好農業“命脈”促豐產
茜安灌區于1958年動工興建,1964年建成,現有干支渠全長65公里、放水口102處,擔負著溪柄、賽岐、甘棠、灣塢和下白石五地(5個鄉鎮)6.2萬畝農田的引水灌溉任務。
近日,記者驅車來到福安市賽岐鎮獅子頭村,在經過建設煥然一新的獅子頭電灌站內看到,源源不斷的交溪水經過電灌站抽引,沿著大大小小的渠道流入賽岐、灣塢等重要灌片,交錯密布的渠道猶如一條條動脈,讓灌區農作物茁壯成長。
“獅子頭電灌站提升改造是茜安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項目的重要內容,原先電灌站渠首和下游渠系由于年久失修、淤堵嚴重,存在水損大、耗能高、效率低等問題。”福安市茜安水利服務中心主任何敏志介紹說。“新建的獅子頭電灌站采用一體化泵站的設計,配有沉井式取水井,具有占地面積少、自動化程度高、節能效果好的優點,最大提水流量達1m³/s,日供水量可達6萬多方。我們通過對電灌站的改造,灌區水源更加充沛,提高了灌溉保證率,有力地保障了下游農業的灌溉任務。”
源源不斷的交溪水經過電灌站抽引流入灌區
節水增效,灌區渠系改造提升是基礎。茜安灌區渠系眾多,僅茜安主干渠就有近65公里。2008年起,茜安灌區開始分批次對灌溉設施進行節水改造。除險加固、防滲護砌、清淤疏浚,茜安灌區一期節水工程歷時2年,將賽江對岸頂頭灌片區納入改造范圍,骨干渠道從1條增至5條,新建加壓泵站1座、水閘2座,截污管、分水管各1處。相繼改造灌區內主渠道建筑物250座,新增渡槽、隧洞、泵站等輸配水建筑物。2019年,茜安灌區節水配套改造二期項目順利完工,為灌區內主要干支渠完善了計量設施,配套建設了灌區信息化平臺,灌區內基本實現了水工建筑物實時監控和重要水工建筑物的遠程遙控,依托數字賦能為灌區管理融“慧”添“智”。
一期改造和二期改造的重點側重于夯實基礎和提升管理水平,三期改造則把焦點放在提升灌區供水保障率上。2022年,茜安灌區節水改造三期工程啟動,獅子頭電灌站、管道引水工程、電子渠道巡更、茜安水利中心水文化展示廳等配套設施接連上新,疊加上游茜洋調節庫供水源頭保障紅利,讓“老灌區”迎來“新面貌”。
“農業是用水大戶,如何提高用水效率,減少水資源浪費,是現代灌區改造建設的首要任務。茜安灌區作為全省重點灌區節水改造之一,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合理的調度,大大提升了灌區的輸水能力,灌區渠系水利用系數從原來的0.48提高到了0.71,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也從原來的0.43提高到了0.64,不但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同時也為下游的福安市灣塢工貿區生產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該灌區的改造可作為全省灌區建設的典范之一。”省水利建設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茜安水利渠首被綠水青山環繞
行走在茜安灌區,不僅有豐收的糧田,更有葡萄、水蜜桃等經濟作物種植園,農業品牌效益逐步突顯,成為了當地農民致富增收的支柱產業。
“葡萄的需水量是季節性的,每逢葡萄進入關鍵的漿果期,需要澆灌‘育果水’,滿足新梢和漿果生長的需要。” 福安市蓮山果業專業合作社的劉巧義介紹說。“到了葡萄休眠期,需水量減少時,放水管就會適度關閉,讓土壤濕度維持在適宜水平即可,做到了精準灌溉。”精準灌溉,讓農田“喝飽水”又節水的同時,讓高產穩產更有“底氣”。據了解,僅茜安灌區葡萄種植面積2萬畝,產量3萬噸,全產業鏈產值近10億元。
節水反哺工業,水資源效益顯著提升
農業是用水大戶。隨著上游渠系的改造提升,帶動了農業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節約集約轉變,灌區內農業節約出來的水供應給下游端工業企業,走出了節水反哺工業的發展之路。
走入福安市灣塢工貿區,一座座新型工業廠房圍著福安南部的灣塢半島而建,歷經多年深耕,灣塢工業集中區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單體最大的不銹鋼生產及深加工基地。合成革產品已經擁有濕式PU、干式PU、壓延革、超細纖維和干法PVC合成革等系列數千個品種,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25%以上。
“灣塢工業集中區在不銹鋼生產過程中將消耗大量的水資源。目前,茜安灌區為灣塢鎮及工業區提供的日常用水量大約是10萬噸。灣塢重點項目多、體量大,用水需求還將進一步增加,隨著上游茜洋水庫、溪尾水庫建成后,供水需求也將進一步緩解。”福安市水利投資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灣塢西片區自來水廠保障灣塢半島用水供應
節水潛能的激發,為工業企業引來“活水”,產業也在這里發生了“抱團式”的集聚,甬金、宏旺、海利等一大批不銹鋼企業入駐,全產業年產值近2000億元,給當地創造了近23000個就業崗位。工業集聚區用水量大、供水比較集中、節水潛力較大,當地還鼓勵企業積極發展節水工業,推廣循環用水、廢污水再利用等節水技術和生產工藝。例如集中區內福建青拓鎳業有限公司在生產環節做了節水措施,相繼建設完成中水回用、廢水高爐沖渣等項目,生產廢水經處理后回用于高爐車間還原爐沖渣、煉鋼車間濁循環系統、廠區道路和車輛平臺沖洗等,不外排,節水效益達到2000m3/d。
隨著灣塢半島工業用水持續增加,當地還在水利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上持續上新。作為閩東大水網“三干九支”主構架的重要節點工程,溪尾水庫工程大壩主體部分于今年9月份已順利封頂,將轉入面板混凝土澆筑工程施工,整體工程預計已完成超過70%。據了解,溪尾水庫工程為福建省重點工程,地處福安市溪尾鎮,總投資4.5億元,水庫總庫容面積為1516萬立方米,將保障下游1176畝灌區的農業生產用水,水資源調配和水旱災害防御能力還將有著大幅度的提升。
節水優先,灌區先行。“接下來,我們還將圍繞茜安灌區節水減排和保障灌區工農業用水安全,促進農民用水意識轉變,實現農業精細化管理,探索形成可復制易推廣的茜安灌區節水模式,進一步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福安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說。(福建省水利建設中心供稿)
責任編輯:趙睿
- 前3月我國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933億元2024-04-22
- 移民共富 庫區振興——福建省水利水電工程移民發展工作紀實2024-03-01
- 水利部:全國已實施增發國債水利項目1488個2024-03-01
- 最新資訊頻道 頻道推薦
-
布魯可參展2024塞伯坦年會 變形金剛積木人“2024-12-1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