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抖音與中國法律咨詢中心合作,正式推出反網暴法律咨詢服務,為疑似遭受網暴的用戶提供法律咨詢服務。2024年12月20日,抖音與中國法律咨詢中心聯合發布《反網暴法律咨詢服務報告》(下文簡稱《報告》),向網友們分析相關案例的法律責任,并給出了如何維權的具體建議。
單條攻擊評論難以歸為網暴范疇
報告顯示,截至今年12月,雙方累計收到網暴法律咨詢服務申請郵件1017例,共為573名抖音用戶提供了法律咨詢服務:侮辱謾罵類占比為48.36%,造謠誹謗類為23.34%,19.67%與泄露個人隱私相關。
中國法律咨詢中心工作人員表示,在具體網暴治理實踐中,立案難、取證難、受害者維權難等問題都為行政執法與平臺治理帶來了障礙,建議用戶在咨詢時能盡可能提供關于“被網暴”事件的充分信息,這樣他們才能為用戶提供具有針對性、有效的法律咨詢服務。
比如,有的用戶僅僅敘述了遭受“網暴”的過程,未提供反映“網暴”內容的聊天記錄截屏等相關證據,這就無法對用戶遭受的“網暴”進行法律定性;還有部分用戶提供的“網暴”內容,僅限于用戶與“施暴者”之間的爭吵、罵戰,或僅展示一句謾罵、一番吐槽、一張私信截圖,顯然未達到“針對個人集中發布網暴信息”的程度,難以歸為網暴范疇。
惡意曝光他人隱私可追究刑事責任
暴露他人個人隱私的治理問題則更為復雜。在“法律咨詢服務”的案例中,欠債和矛盾糾紛是導致個人隱私泄露的主要原因,一方隨意在網上泄露另一方的姓名、住址、聯系方式,乃至身體缺陷等信息,進行“公開處刑”的不在少數。
例如今年8月,用戶李先生在咨詢申請中表示,自己由于生意失利導致資金困難,無法及時還貸,網貸的催款人員將其與家人照片、姓名、聯系方式等信息對外公布,配以詛咒言論,對他和家人造成了嚴重影響。用戶趙先生則因與他人矛盾,被他人曝光姓名、照片、在評論區辱罵,因此患上重度抑郁癥。
報告指出,大多數用戶都難以意識到泄露信息可能會給自己或他人帶來的危害,還有用戶反饋,自己在遭遇他人曝光個人信息后,也會進行相應反擊,甚至不惜以暴制暴。
“以暴制暴不可取,如果惡意曝光他人隱私,使他人遭遇網暴,情節嚴重的還要被追究刑事責任。”中國法律咨詢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近年來,一種新型的網絡攻擊行為“開盒掛人”進入大眾視野,不法分子惡意公開他人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碼、家庭住址、社交賬號等個人隱私信息,煽動網民進行攻擊謾罵。而遭遇過“開盒掛人”困擾的有公眾人物,也有普通民眾。其信息傳播范圍更廣、社會危害更大、影響消除更難。《報告》中特意選取了過往法院判決生效的真實案例,向網友們進一步闡述相關問題的法律責任和維權路徑。
個人隱私曝光維權“四步走” 可使用平臺防網暴工具
個人隱私被曝光,如何正確維權?中國法律咨詢中心提示,當個人隱私被曝光、甚至遭遇網暴時,首先需要收集遭受個人隱私被曝光等“網絡暴力”的證據。這些證據可以包括平臺視頻、郵件內容、聊天記錄、發帖記錄、社交動態等,以證明自己受到了“網絡暴力”。其次,通過平臺舉報機制和一鍵防網暴功能投訴保護自己,以保護自身不受騷擾;第三,在收集到相對充足的證據后,可以尋求司法機關幫助。如果希望通過法律維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最后,當曝光隱私的“網絡暴力”行為還涉及恐嚇、侮辱、誹謗等,還可以向公安部門報案。
抖音安全中心工作人員表示,抖音有“拒絕網暴專區”,匯集防網暴工具、防網暴指南、相關科普視頻等板塊,具備一鍵關閉私信、評論、彈幕及搜索等功能,為用戶快速屏蔽負面信息,如果是風險更高的場景,則會在評論區掛上“提醒輻條”,號召網友理性發聲。針對處于被網暴風險非常高的用戶,平臺會進行人工外呼,主動為用戶提供幫助。“如果用戶覺得自己遭遇了不友好的言論,建議第一時間開啟“一鍵防網暴”功能,禁止他人對自己評論、私信等,也可以通過一鍵舉報功能,批量反饋不良私信。”如果用戶在維權過程中遇到需要咨詢的法律問題,可通過法律咨詢郵箱進行咨詢。
責任編輯:易初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抖音商城全球購黑五掃貨季 如何驅動海外品牌生意增長2024-11-29
- 抖音商城全球購3周年寵粉節 助力跨境電商全域新增長2024-09-01
- 「爆款的夏天」再度來襲,解鎖品牌夏日營銷新玩法2024-09-01
- 最新資訊頻道 頻道推薦
-
踐行“大食物觀” 共謀餐農融合發展 榕城餐農2024-12-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