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人們喊作魔鬼魚,是因為它的古怪長相,此外它時常會躍出海面,行為相當詭異。相傳蝠鲼會圍住人類的船只,出水跳躍時還可能撞翻船只。在海洋中,如果潛水員碰到蝠鲼要格外小心,以免被它用那寬大的軀體包住,倘若被它巨大有力的雙翅碰到,不死也得重傷。
中國福建、浙江和黃海一帶可見某些種類的蹤影。因為它們有洄游的習慣,所以在一個地方不會常年見到它們。每年6~7月在福建、浙江沿海,8~9月又到黃海。10~11月再回到浙江沿海,12月到來年2~3月沿原來路線洄游南下。
據了解,蝠鲼長可達8米,重達3噸,其身體扁平,有強大的胸鰭,類似翅膀,頭下有一橫裂的巨口,身體后部有一條又圓又細的尾巴。在英語中,它們被誤稱為“魔鬼魚”,主要是其形狀嚇人。
中國的蝠鲼交易量之所以在過去十年急劇增長,不是復興傳統的欲望在推動,而是因為有一群不擇手段的販子,在利用中國人食用野生動物的興趣不斷尋找新的賣點,以獲取暴利。隨著蝠鲼鰓在氣候溫暖舒適的廣州大量囤積,全球的蝠鲼數量逐漸減少。
亞洲地區部分居民有將蝠鲼腮作為藥用的習慣,他們認為蝠鲼的鰓耙(硬骨魚類每1個鰓弓的內緣生有兩排并列的骨質突起,稱為鰓耙。)擁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因此蝠鲼市價很高,這也是它被漁民大量捕殺的原因。但是截止目前,并沒有醫學研究證明蝠鲼腮是否有藥用價值。
2011年蝠鲼已被列入國際公約---保護遷徙野生動物物種公約(CMS),國際自然生態保護聯盟(IUCN)已將蝠鲼歸類為"瀕危"物種。曼塔信托基金是一個總部位于英國的慈善機構,致力于蝠鲼的研究和保護工作。該組織的網站也提供蝠鲼保護和生物學的信息資源。
2013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將雙吻前口蝠鲼和阿式前口蝠鲼兩種前口蝠鲼作為瀕危野生動物列入公約附錄二。中國作為締約國,將從2014年9月14日起對以上兩種蝠鲼實施保護,對蝠鲼國際貿易進行監管。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