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6月份,各家旅行社毫無懸念會全力主推親子類產品。但是,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一些產品僅僅是在暑期出發,也打上了“親子游”的旗號亂人耳目,在行程安排、體驗上和常規產品幾乎無異,價格卻高出許多。業內人士分析表示,火爆的親子游市場尚處于初級階段,亟待細分和規范。
吐槽點1
缺乏產品特色
實際上,家長們在選擇旅游產品時,很舍得掏腰包,還非常看重出行舒適度。剛從巴厘島旅游回來的姚女士向記者吐槽,孩子放假后,她報名參加了一款6天4晚的巴厘島親子游。進團后發現,游客成員組成復雜,有帶孩子親子游的、有蜜月游的小情侶,甚至還有老人。
“旅行中還是以傳統的景點觀光為主,一路趕行程,還有不少購物的地方,全程可供孩子玩的景點也就三四處。”姚女士透露,在旅游大巴車上,導游跟游客們講著黃段子,多次提出阻止要求,導游卻不以為然。
吐槽點2
深度開發不足
在市場上名目繁多的親子游產品中,經常會陷入這樣的誤區:兩大人、一小孩的標簽,就被認為是親子游。一些親子游產品雖以觀光為主,深度開發不足,缺乏服務標準。朱女士參加暑期三亞5日親子游,“感覺有些路線就是稍微能跟孩子搭點邊,就貼上親子游的標簽,讓消費者分不清楚。”
朱女士表示,“往返坐飛機兩天,中間三天每天游玩4個景點,包括大東海、南山佛教文化苑等。安排參觀寺廟,幾歲的孩子如何去懂得佛教文化?本來很珍貴的親子時間,完全成了一趟行程單一、跟常規團沒啥區別的偽親子游。”
建議
應更具針對性
有分析指出,旅行社傳統上以景點觀光為主、趕行程多購物的旅游團不符合親子游的需求,親子游應該是專門針對親子群體進行產品行程設計與服務創新。
在《中國旅游者需要真正的親子游產品與服務》報告中,除了解密親子游的真正核心訴求之外,推出的服務標準和親子產品,從出行時間、行程安排、導游服務、交通、餐食、住宿、購物七大要素都制定了固定標準,在價格定位上,更注重品質。
專家表示,在服務上,從導游、交通、餐食、住宿、購物等要素都制定了固定標準。導游講解不能涉及不健康的內容,不能推薦不健康的自費項目;餐食上,注重家長對孩子飲食的需求,少油炸生冷等,適當安排當地特色的風味餐;孩子吃飯比較慢,吃飯時間要適當延長,正餐用餐時間至少40分鐘;住宿上,盡量使用為三口之家提供的家庭房三人間或提供標準間加床加早服務,度假型目的地注重酒店設施,比如游泳池、兒童看護等;行程內盡量不安排購物店,若有與兒童有關比如卡通動漫以及利于兒童成長教育等的特色購物店可以考慮。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