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意大利著名的比薩斜塔,也許很多人都知曉。它七百年來,櫛風沐雨,斜而不倒,堪稱建筑史上的奇跡;只是,在我國福建省漳州市的南靖縣,也有一座歷經七百年風雨而不倒的土樓建筑。
這座土樓有個非常富貴大氣的名字——裕昌樓。其實,大凡到過福建土樓的,一定會被其各種各樣的土樓名字所折服,有寓意大富大貴的,有含有書香氣息的,有祈求平安的,也有隨地名而來的。所以單單聽到“裕昌樓”三字,或者只是看看它的外表,還以為它是南靖眾多土樓中普通的一座。
先來說說南靖的土樓吧,南靖縣多山,只要你進入南靖的山區,幾乎隨處能見到一座座建在山坳中的土樓建筑,有獨棟,有聯排。土樓的外表粗看相差無幾,或圓或方,或高或矮,其實你只要走進去看看,卻發現幾乎每座土樓均有自己的獨特風格。
“裕昌樓”當然也不列外,這座建在小溪邊的圓形土樓,渾厚又淳樸。“裕昌樓”始建于公元的1368年,大概是明代的初期吧,它僅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晚建了數十年。土樓落成后不久,竟然其內部的木結構發生了傾斜。現今人們能看到的這座五層土樓,三樓、四樓的回廊支柱朝順時針傾斜,而五樓的支柱卻向逆時針傾斜,其中最大的傾斜角度已經有15度,遠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傾斜3.99度來得大,所以,站在“裕昌樓”的院子里,看著眼前的土樓,心里總覺得整座土樓有可能隨時會被一陣風吹過而傾倒。
其實“裕昌樓”已經聳立了七百余年,歷經無數次的地震,以及大大小小的自然災害,從未到過。反而土樓內至今還住著約一百來人的原著居民,對這座東歪西斜的土樓不離不棄,生存繁衍,土樓中最大的劉姓家族,已經在此繁衍了25代了。最興旺的時期,“裕昌樓”內共有三百多號人在樓內生活起居。
“裕昌樓”位于南靖田螺坑土樓群與塔下村土樓群的之間,現隸屬于南靖縣書洋鎮版下村。這座東歪西斜的土樓,在整個南靖土樓群里,絕對是個獨一無二的個案。因為,沒有一名工匠,會把自己的傳世之作建成如此的不規則,如此的不按常理。
這里面確實有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明代初年,因避亂而逃進南靖大山里的五戶中原子弟,商議著在這處山坳里蓋一座供大家集體住宿用的土樓建筑。這五戶人家分別為劉、羅、張、唐、范五姓族人,大家一起出資出力,從臨縣的永定,請來了有豐富建土樓經驗的工匠,擇日動工興建。
這批工匠夯土蓋樓,沒日沒夜地為五戶人家苦干。為了照顧好這批工匠,五戶人家輪流為工匠們煮飯燒水。皇帝都不差餓兵嗎。也許是因為建造土樓的工期實在太長,也許是剛好出了差錯。某一天,本該輪值做飯的一戶人家,竟然把為工匠做飯的事給遺忘了,害的工匠們一天都吃上一口飯。
工匠們惱怒了,有人提出不干了,有人提出接下來就偷工減料蓋土樓。只是因為工匠們的工錢,都是要等完工后,五戶人家把土樓驗收合格后才能結算。總不能才建一半,就問人家要求結算工錢吧。
一位技藝高超的木匠想到了一個方法,你不是沒讓我們吃飽飯嗎,我讓你破費一些木料吧。于是在后面所有的木柱支上,工匠們有意把柱子裁長個幾公分。外表根本看不出這些加長了的木柱子,只是因為土樓內部所有的構造全靠這些木料搭建,積少成多,當然,木料使用上肯定增加了不少。
因為土樓的墻體,都是用當地的粘質紅土加糯米漿夯起來的,等土樓建造完畢,歷經三四年的時間,紅土墻體會干燥收縮。因為當初的選用的木料長短不一,墻體的收縮便讓這些木結構產生幾何變形,土樓內部的房屋也開始變歪、變斜。只是因為整個土樓是個環環相扣的圓形結構,房屋與房屋之間相互牽連,雖然木結構傾斜了,但整體不會轟然倒下了。當然了,那些工匠們早就領了工錢走人了。
這真的也許是一場誤會,然而,就是這場美麗的誤會,造就了中國建筑史上的一個奇跡。一棟外表看似渾然有規則的土樓,其內部的房屋卻是歪歪斜斜的,而且這一歪,便是七百余年。意大利的比薩斜塔之所以傾斜,是因為當初施工期間偏離了中心位置而人為造成的斜塔;“裕昌樓”,卻是因為工匠們的無意識之間,造就了東歪西斜的土樓。
“裕昌樓”共有五層,269間房,土木結構,通廊式圓樓,樓的第一層墻厚達1.8米,往上逐層減縮10厘米,到第五層時,土墻的厚度也不會少于90 厘米。整個土樓就一個大門進出,這也是當年為了防盜防敵的需要。厚重的木門關上后,外力無法撬開,木門的上方還有灌水槽,一旦外敵用火攻木門,灌水槽的水就會流下來澆滅大火。
整個土樓的外墻,一樓和二樓不開設窗戶,三樓以上才有小窗戶,這也是當年為了安全起見而特意設立的。土樓的一層是廚房,二層是糧食倉儲,三樓是供老人居住的,四樓以上住年輕人和孩童。因為土樓是由羅、張、唐、范、劉五姓族人合資興建的,所以土樓內設計成五大卦,金水木火土相生次序,每個姓氏象征一卦,按族人所需房間多少分配住房,這大概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供給制”吧。
在“裕昌樓”內,奇特的地方還有樓內的水井。這里每戶居民的廚房內,都有一口深僅1米,井口寬約半米的淺水井。居民在廚房燒飯,隨手一瓢,就能從井中舀上潔凈的井水。這些歷經七百年的井水,依舊甘甜清澈,四季不會干枯。“裕昌樓”,也是整個南靖土樓群中,水井數量最多的一處。
也許是因為“裕昌樓”太龐大了,以至于土樓建成后的七百年間,五層的住房一直沒有裝修過,也沒有分配給五戶族人居住。因而逆時針傾斜的五樓,基本還保留著建設初期的原生態,黃土、原木、無不流露出七百年的滄桑感。
因為目前“裕昌樓”內還有原著居民居住,游人雖可以隨意進入“裕昌樓”的一層大院內參觀。但想要登上東歪西斜的三、四、五層,卻不是容易。土樓方面說是為了保護,禁止游客登樓,但你如果向樓內的居民付個五元錢,便能登樓親身體驗那“歪歪樓”的奇景。
一棟東歪西斜七百年的土樓,就是如此的奇特。它雖沒有比薩斜塔那么出名,但卻是中華建筑史上,由一幫名不見經傳的工匠創造的一個奇跡。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