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梅州有一座千年古剎“靈光寺”,是嶺南四大千年古寺之一。
相傳這寺院創始人是唐代高僧慚愧法師,他本名叫潘了拳。這名字起的似乎有點怪異,是有來歷的,說他下生時雙拳緊握,啼哭不止,剛好有位出家人來拜訪,見此景就在他的手背寫了一個“了”字,他當即啼哭停止,雙手松開,家人稱奇就給他起名“潘了拳”。
后來潘了拳成了高僧,云游各地,到了這里見此山清水秀,乃開山結廬、靜修佛性。慚愧法師圓寂后,人們念其僧德,在其茅屋舊址建造廟宇“圣壽寺”,以作紀念。
到了明朝洪武十八年,寺院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形成了現在看到的規模,改名為《靈光寺》。
這座寺院自建立到現在已經有一千多年了,但寺前的兩株古柏據說是潘了拳親手種植,到現在已經有1100年的歷史了。
兩棵樹相望著生長,在之后八百多年的歲月里,似相親相愛的戀人,你在我的視線里,我在你的身影中,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但在三百年前,一場暴雨、一次雷擊,一棵樹枯萎了...
活著的繼續生長,枝繁葉茂;枯萎的依然屹立,生命似乎并沒有終止。無論是生與死,都以樹的形象站在一起。
三百年死而不倒,枯而不腐,完全突破了樹的生理極限,它贏得了時間,也贏得了尊嚴,有理由感動我們,這就是相愛的生死戀。
原來它們約定的相守千年,可不只是一千年、兩千年、三千年...
相愛的人們啊,都該來這里許個愿!
靈光寺有三絕,其中“生死樹”是其一,另外兩絕分別是“菠蘿頂”和“頂無葉”。
“菠蘿頂”其實叫螺藻井,位于大雄寶殿屋頂,建于明代初年,已有600多年歷史。
這種屋頂是使用1000多塊精制的長方木板鑲嵌而成,木與木相互咬緊鏈接,不曾用一枚釘子。
這個像菠蘿一樣的屋頂能夠把大殿內的煙霧快速排走,即巧妙又實用,還相當的美觀。據說這種結構的屋頂建筑,全國僅有兩處,另一處是北京天壇,但比這里建筑晚了一百年。
螺藻井是中國寺廟建筑藝術中獨有的杰作。
關于最后一絕“頂無葉”,是說這座處于茂密樹木中的寺院屋頂不存留一片樹葉,非常干凈和神奇。可惜這個季節不是落葉的時候,無法親自驗證了。
進大門正面的是天王殿,迎面的笑臉和尚自然是彌勒佛,他的背后是手執金剛杵的韋馱菩薩,大部分漢廟都是這種標配。為什么要他們兩個在一起,還要靠背而立?
傳說他們兩個原來是分開,各自管理寺院。彌勒佛天天笑哈哈,沒有威嚴,人緣極好,廟里人多香火旺盛,但也有壞人搗亂,小偷偷東西;韋馱則一臉嚴肅,對誰都沒有笑模樣,小偷不敢來,香客也不敢來,廟里冷清蕭條。佛祖看不下去了,就把它們組合到一起,彌勒佛負責笑臉迎客,韋馱負責維持秩序,這就是現在我們講究的優化組合吧,其實始作俑者是佛祖。
有時脾氣太好,沒有威嚴還真不成,看看彌勒佛被人摸的,抱抱佛腳也就得了,怎么敏感部位也去摸。
后邊是大雄寶殿,最前面供奉的是靈光寺的開山祖師,也就是慚愧祖師“潘了拳”。他是福建省延平府沙縣人,云游至此,開山結廬、靜修佛性。49歲在此坐化圓寂。
他的后面供奉是千手觀音。這里的千手觀音同別處看到有很大的不同,手里還拿著兵器,十分少見。至于寓意只能討教大家了。
千手觀音的供桌上我看到了有趣的一幕,上面擺了很多卦簽。
抽簽算卦往往都是在道觀里才有,而佛教寺院很少見,想想頭頂上的螺藻井不也是道家的陰陽圖案嗎?在有些寺院里儒釋道是一起的,沒有宗教之爭,反有聯合之力,這也是中華民族在信仰上能夠包容和尊重的具體表現。
我突然想起一件有趣的事,去年我在廣西一處山野道觀里遇到大雨,避雨時來了叔侄二人求簽,但這個道觀平時沒有道人,二人又不懂,我閑著沒事指導他們每人抽一簽,然后按照桌上的卦書幫他們解析,兩人抽的都是中簽。
侄不忿,非要再求一簽,叔說算了,侄硬抽,然后再求我解析。我告訴他們這次是下簽,兇簽,叔侄臉色都變了,忙說“這次不算”,然后冒雨急急忙忙下山了...
其實求簽問卦這事你可以信也可以不信,信則認真對待,不信就要遠離,不要去戲弄。人生中的兇與吉,富與窮,賤與貴,不是算出來的,是努力和爭取到的。
大雄寶殿供奉著地藏王菩薩、目蓮菩薩和佛法僧三寶大佛。這幾尊佛像很漂亮。
靈光寺面積有6000多平方米,還有十八羅漢殿、諸天殿、鐘樓、鼓樓、關帝等處,因為時間關系,沒有看到。
我不信佛,自然不會燒香拜佛,但我卻非常喜歡和尊重佛教,到過藏區的大小藏傳佛教寺廟、國內的各大景區漢傳佛教寺廟,也到過東南亞老撾、泰國、緬甸的小乘佛教寺廟,我一直堅信佛教是智慧。
佛教雖然是共同的佛祖與信仰,但每個寺廟都有自己的歷史與文化,梅州靈光寺用千年歷史千年守望告訴我們,無論是對信仰,還是對愛情,甚至對承諾,都要堅守,不言放棄!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