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無論是城市里大街小巷的墻角,還是鄉村,露天廁所隨從可見,很多中國女游客看到這樣的廁所很是尷尬,更別說讓女孩在這種地方上廁所了。
在印度,無論是城市里大街小巷的墻角,還是鄉村,露天廁所隨從可見,很多中國女游客看到這樣的廁所很是尷尬,更別說讓女孩在這種地方上廁所了。
不僅如此,很多當地人還在公眾場合隨地大小便,他們認為這是親近自然的表現。
一直在為民眾積極修建公共廁所的印度政府,眼睜睜看著建好的公廁形同虛設,印度人繼續露天排泄的“豪邁”習慣,不得不絞盡腦汁想辦法改變。更令人揪心的是,每年都有約20萬印度兒童因為這一劣習引發的疾病而死亡。
當然女孩子們也是習以為常,不會覺得尷尬。
最近,印度政府使出的招數是“激將法”,即通過讓印度小孩嘲笑大人們露天如廁的方式來讓人們感到“露天排泄可恥”,從而教導人們多多使用公廁或家里的廁所。
印度政府新制定的激進標語頗為直接地嘲笑了那些生活富裕卻照舊在外如廁的印度人。另外,當地電視和戶外廣告上投放的內容也赤裸裸地譏諷了印度人的這個劣習:即使印度已是世界上的主要經濟體之一,但在大多數的村鎮,人們仍然在露天隨意大小便!
印度政府的宣傳標語義正嚴辭地提出,雖然人們普遍認為印度正在快速地發展和進步,但“只有使用廁所才是真正的進步”!同時,政府策劃的廣告以孩子為主角,孩子們嘲笑著那些買了嶄新的平板電視、冰箱和摩托車,但卻不使用廁所的男人們。
在一則廣告中,一名孩子向一名大人問到:“叔叔,你系著領帶,穿著鞋子,卻在露天排便,這是怎么回事?”另一個孩子則說:“你雖然用的是智能手機,卻在鐵軌上上廁所。”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印度政府試圖根除這項陋習。在2006年~2012年間,印度政府向6000座改用廁所的村莊授予了官方獎項,但大多數廁所最后還是悲慘地處于廢棄狀態。
政府還曾公開建議新娘,拒絕那些不使用廁所的新郎,別嫁給隨地大小便的男人。在另一項宣傳活動中,印政府則建議農村男性勸阻家庭中的女性在戶外如廁。在許多村莊,和男性相比,更多女性認為正確使用廁所很重要。
為治理這項老大難問題,政府還不惜調整了對現代的定義,宣稱現代并不意味著在城市的銀行上班,或者擁有摩托車和沙發,而是文明使用廁所。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調查顯示,印度共有超過5.9億人缺少廁所,約占全國人口的半數。也就是說,每2個印度人就有1個在戶外排泄。
英國非營利機構水援助組織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印度是全球衛生條件最為惡劣的國家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73人露天便溺,為全球最高。
相關調查顯示,印度這項頑固的社會陋習來源于種姓制度,清理人的排泄物是最低種姓人的工作。許多村民認為,在家有廁所并不干凈,在外如廁反而更清潔,但這恰恰會引起水傳播的疾病,這些疾病是印度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據外媒報道,因這一劣習所引發的疾病死亡的兒童人數每年平均高達20萬人。
根據公開報道,自從印度總理莫迪制定了“清潔印度”的計劃,希望能在2019年前改變印度臟亂臭的難題,政府著手建造了成千上萬座新廁所。在8月的一次演講中,莫迪表示,自他2014年執政以來,印度當局已在全國新建超過2000萬個廁所,從而有效減少了露天排泄的情形。
此前,為解決民眾如廁難問題,印度政府向世界銀行申請貸款用于修建廁所等公共衛生設施。世界銀行去年年底批準了這一申請,將分5年向印度政府提供總額15億美元的貸款。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