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石橋踏實而有靈氣,雖經歷幾百年的風風雨雨,但依然很讓人放心。據悉,原來石橋中間用作鎮水的石龍,在文革中被破壞了,目前僅剩下殘骸孤零零地立在大汶河北岸橋頭的兩側,仿佛向人們做著無言的訴說。
經常有人在河里摸魚,河灘牧羊,或坐在石橋上欣賞美景。古老的石橋,見證了無數人的歡聲笑語,為大家提供了娛樂休閑的好去處。
明石橋分為南橋和北橋,以橋中點為界,分屬于寧陽磁窯鎮和岱岳區大汶口鎮兩地。橋下的大汶河由上游的牟汶河和柴汶河合流而成,滔滔西去。所以大汶口就形成了“一橋連兩縣,兩河匯一水”、“汶水西流”的獨特景觀。
歷史上的大汶口曾為商貿交流要道。據了解,修建于明隆慶年間的明石橋,是古驛道上連接汶河兩岸唯一的石橋。
明石橋,流傳著很多很多太姥姥的故事,老爺爺的傳說。
可以想像,那時候商賈貿易交流,走在明石橋上那繁華的景象。據說,橋南的茶棚村就是因為村民為給過往的商旅提供喝水休息的場所,紛紛搭起棚子賣茶水,久而久之形成規模,茶棚成片,村子也就因此得名。
逃出城市的喧鬧和噪雜,來到這里,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回到了童年時光。
石橋的建成,是繼“汶河古渡”的一個飛躍,它結束了汶河兩岸人民交往僅靠舟楫的歷史,并促進了大汶口作為工商小鎮的迅速崛起。
河水少時,河床就是天然的牧場。
據《泰安縣志》記載,大汶口明朝才由村升社,而社在元制為百戶以上,可見當時的大汶口不過是一個小鄉村而已。可以說是交通為大汶口帶來了繁榮,而明石橋更是功不可沒。
石橋北岸的山西會館,佐證了曾為商貿交流要道的大汶口鎮的昔日繁榮。
石橋北端大汶口鎮南門里路西的山西會館,是清代云集大汶口做生意的山西人所建,原會館分兩院,前院有坐南朝北的戲樓,后院為關帝廟,總面積2883平方米。
說起山西會館的歷史,還要追溯到山西街及大名鼎鼎的晉商。山西街是隨著明代古石橋建成而逐漸發展起來的。明隆慶年間石橋建成后,街上逐漸出現了大量居民和商鋪、旅店、手工作坊等設施。乾隆二十四年,擁有敏銳眼光的晉商看好這里,在石橋沿北街建起了山西會館。會館建成后,眾多商販、香客、游民聚集于此,會館御道發展成為集觀光、民俗、文化、商業于一身的街區。
責任編輯:陳錦娜
- 英國有個“世外桃源”!42名島民不用工作 每年白拿幾十萬元2017-01-16
- 橋梁護欄脫落砸傷7歲孩童 誰該為孩子負責?2017-01-13
- 山西煤老板自建防霧霾“世外桃源” 投資數億元2016-12-14
- 中華民族敬天祈福儀式泰安舉行 遵循古禮禮敬天地2016-10-17
- 陜西照金新面貌:世外桃源般的紅色小鎮2016-09-28
- 泰山山區一火車線路似公交 票價最低1元2016-09-22
- 最新旅游資訊 頻道推薦
-
全球這六個著名景區女性禁止入內 只對男人開2017-03-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