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人民網微信
6月12日,2022年冬奧會進入“北京周期”后,各項籌備工作正在有條不紊推進,記者探訪三大場館建設進展,進一步了解可持續辦奧的理念。國家速滑館又稱“冰絲帶”,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標志性新建場館。為在賽后實現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球等所有冰上運動全覆蓋,給民眾提供更大的冰上活動空間,該場館特別采用了全冰面設計,1.2萬平方米的冰面也創下了亞洲之最。圖為國家速滑館建筑工地。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關注人民網微信
6月12日,2022年冬奧會進入“北京周期”后,各項籌備工作正在有條不紊推進,記者探訪三大場館建設進展,進一步了解可持續辦奧的理念。國家速滑館又稱“冰絲帶”,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標志性新建場館。為在賽后實現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球等所有冰上運動全覆蓋,給民眾提供更大的冰上活動空間,該場館特別采用了全冰面設計,1.2萬平方米的冰面也創下了亞洲之最。圖為國家速滑館建筑工地。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關注人民網微信
6月12日,2022年冬奧會進入“北京周期”后,各項籌備工作正在有條不紊推進,記者探訪三大場館建設進展,進一步了解可持續辦奧的理念。作為2008年奧運會期間多個水上項目的比賽場地,水立方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將化身冰立方,成為冰壺項目的比賽場館。為實現場館的節能環保和可持續利用,水立方組建了科研團隊,針對冰壺場地轉換、環境除濕等關鍵技術難題進行突破研究,同時還將升級空調除濕、體育照明、建筑聲場、機電設施等系統,逐步實現“冰水轉換”,最終達到冬奧會冰壺比賽場地標準。冰壺項目對冰面的品質要求很高,為此場館進行了多種轉換試驗,最終方案需要經過20多道工序,包括搭建冰壺場地支撐系統、鋪設可拆裝制冰系統等,基本可以在一個月左右“變身”冰立方。經過本輪改造,水立方將成為世界首個冰上和水上項目同時運行的場館,賽后可承接冰上賽事和教學培訓,舉辦冰雪主題演出等。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關注人民網微信
6月12日,2022年冬奧會進入“北京周期”后,各項籌備工作正在有條不紊推進,記者探訪三大場館建設進展,進一步了解可持續辦奧的理念。作為今年平昌冬奧會新增的正式比賽項目,單板大跳臺滑雪也將出現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按照規劃,位于首鋼園區內的滑雪大跳臺建成后將成為世界首例永久保留和使用的單板大跳臺場地。冬奧會后,該場地可承辦國內外大跳臺項目體育比賽,成為專業運動員和運動隊訓練場地、青少年后備人才選拔基地、賽事管理人員訓練基地等,并作為向民眾開放的冬奧會標志性景觀旅游景點和休閑健身活動場所。圖為滑雪大跳臺規劃區域。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關注人民網微信
6月12日,2022年冬奧會進入“北京周期”后,各項籌備工作正在有條不紊推進,記者探訪三大場館建設進展,進一步了解可持續辦奧的理念。作為今年平昌冬奧會新增的正式比賽項目,單板大跳臺滑雪也將出現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按照規劃,位于首鋼園區內的滑雪大跳臺建成后將成為世界首例永久保留和使用的單板大跳臺場地。冬奧會后,該場地可承辦國內外大跳臺項目體育比賽,成為專業運動員和運動隊訓練場地、青少年后備人才選拔基地、賽事管理人員訓練基地等,并作為向民眾開放的冬奧會標志性景觀旅游景點和休閑健身活動場所。圖為媒體拍攝滑雪大跳臺規劃圖。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關注人民網微信
6月12日,2022年冬奧會進入“北京周期”后,各項籌備工作正在有條不紊推進,記者探訪三大場館建設進展,進一步了解可持續辦奧的理念。國家速滑館又稱“冰絲帶”,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標志性新建場館。為在賽后實現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球等所有冰上運動全覆蓋,給民眾提供更大的冰上活動空間,該場館特別采用了全冰面設計,1.2萬平方米的冰面也創下了亞洲之最。圖為國家速滑館建筑工地。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關注人民網微信
6月12日,2022年冬奧會進入“北京周期”后,各項籌備工作正在有條不紊推進,記者探訪三大場館建設進展,進一步了解可持續辦奧的理念。作為今年平昌冬奧會新增的正式比賽項目,單板大跳臺滑雪也將出現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按照規劃,位于首鋼園區內的滑雪大跳臺建成后將成為世界首例永久保留和使用的單板大跳臺場地。冬奧會后,該場地可承辦國內外大跳臺項目體育比賽,成為專業運動員和運動隊訓練場地、青少年后備人才選拔基地、賽事管理人員訓練基地等,并作為向民眾開放的冬奧會標志性景觀旅游景點和休閑健身活動場所。圖為滑雪大跳臺規劃區域。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關注人民網微信
6月12日,2022年冬奧會進入“北京周期”后,各項籌備工作正在有條不紊推進,記者探訪三大場館建設進展,進一步了解可持續辦奧的理念。作為今年平昌冬奧會新增的正式比賽項目,單板大跳臺滑雪也將出現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按照規劃,位于首鋼園區內的滑雪大跳臺建成后將成為世界首例永久保留和使用的單板大跳臺場地。冬奧會后,該場地可承辦國內外大跳臺項目體育比賽,成為專業運動員和運動隊訓練場地、青少年后備人才選拔基地、賽事管理人員訓練基地等,并作為向民眾開放的冬奧會標志性景觀旅游景點和休閑健身活動場所。圖為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常務副部長劉玉民介紹相關情況。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責任編輯:胡君毓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旅游資訊 頻道推薦
-
四件圓明園流散文物漢白玉螭頭“回家”2018-06-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