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出境游小心染上基孔肯雅熱 應盡力避免蚊蟲叮咬
3日,福州市疾控中心發布提醒:暑期出境游,防蚊功課要做足,別染上名字陌生又拗口的疾病——基孔肯雅熱。
據介紹,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這個名稱譯自坦桑尼亞的斯瓦西里語,意為“屈肢痛”,形容病人因嚴重的關節疼痛而蜷縮著。
基孔肯雅熱與登革熱非常相似,都是通過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等傳播,均表現為發熱、皮疹以及軀體疼痛。區別在于:基孔肯雅熱發熱期較短,關節疼痛更為明顯且持續時間較長。
該病于1952年被首次發現,在東南亞地區、非洲、美洲地區有流行和暴發疫情。根據“國境口岸公共衛生關注”微信公眾號6月29日發布的信息,目前菲律賓、美國、巴西、巴拉圭、肯尼亞都有確診病例。
市疾控中心介紹,在我國,自從2008年確診首例內地輸入性病例以來,短短十年間,基孔肯雅熱已經在廣州、東莞、上海、深圳、金華東陽等地到處“旅游”。
目前,針對基孔肯雅熱尚無特異性藥物,治療方法主要是減輕關節疼痛等對癥治療,也沒有基孔肯雅熱疫苗可以用于預防。好在,大多數基孔肯雅熱患者可以痊愈,死亡率很低,不必恐慌。
疾控中心提醒,目前我國內地輸入性病例均有東南亞等國家旅游史,因此外出旅行,特別是在基孔肯雅熱流行地區旅行,應盡一切方法避免蚊蟲叮咬。如果在旅行期間被蚊蟲叮咬并出現發熱、關節疼痛等癥狀,應及時就醫。如果歸國入境時有發熱、皮疹、關節疼痛等癥狀,應主動向海關機構申報。出境游后歸國有發熱、皮疹、關節疼痛等癥狀,應及時就醫,并主動告訴醫生出境旅游史和蚊蟲叮咬情況。
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也提醒:近期前往菲律賓、孟加拉、印度等國家的出境游客,旅行期間應采取嚴格措施,避免蚊蟲叮咬,在暴露皮膚或衣服上使用驅蚊劑。(福州晚報記者 陳丹)
責任編輯:胡君毓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租借比擁有更有趣FREITAG全球借包活動開啟首次中國行2018-06-27
- 芬蘭推出首款太空旅行訓練手機應用程序2018-06-19
- 赴美研學旅行高峰期到來 領館發布安全注意事項2018-06-01
- 67歲維珍創始人將搭自家火箭進太空2018-05-28
- 女子考研失敗去環游世界 600天兩萬美元走過27國2018-05-28
- 規劃好行程購買意外險 中領館發新西蘭南島旅游提示2018-05-17
- 撫州打造全國研學旅行品牌2018-05-04
- 一輩子的旅行 十個浪漫蜜月地推薦2018-04-25
- 旅行主題婚禮設計 夢幻婚禮的主題布置2018-03-27
- 旅行青蛙稀有明信片有哪些? 稀有明信片獲取方式一覽2018-02-26
- 最新旅游資訊 頻道推薦
-
2018吉林省消夏避暑全民休閑季籌備工作視頻對2018-07-0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