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白銀市把發展旅游作為培育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立足資源稟賦,深度挖掘優勢,傾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宜養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堅持走集約化、高端化、特色化的優質旅游發展之路,經典旅游品牌已經成為白銀開放發展的亮麗“名片”。
近日,全國越野滑雪夏季滑輪錦標賽在景泰黃河石林舉辦。
白銀區水川鎮農民在大坪“花海”中除草。
靖遠縣北灣鎮富坪花兒新村,農家樂景色怡人。
“全域+全科”醉了游客
初秋時節,驅車沿白銀區金溝生態景觀帶一路而下,途經的風景令人陶醉:遠觀丹霞的鬼斧神工、暢游美艷的鳳園花海、細品坊間的特色美食、回味悠長的鄉韻鄉愁……
“‘六朵金花’太美了!離市區近,每個景點相距不遠,又各具特色,我們來了一次又一次,著實讓人陶醉!”8月7日,在白銀區鄉村旅游景點觀光旅游的陳忠樂呵呵地說。
“六朵金花”,是指白銀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推進金溝河生態綜合治理,集中打造的花村·顧家善、水鄉·大川渡、鄉坊·強灣村、石村·萱帽塔、桃園·羅家灣和大坪·農業園“六朵金花”鄉村旅游示范工程。
旅游線路是旅游業發展的生命線,是事關旅游產業發展成效的關鍵。近年來,白銀市圍繞“一帶一路”建設,以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全域全科旅游為統攬,按照優質旅游發展要求,在旅游線路布局上傾力打造“一個龍頭景區,四條精品線路”,努力構建“龍頭帶動、多點開花、網狀輻射、全域推動”的旅游業發展新格局。
據市旅發委負責人介紹:“一個龍頭景區”就是著力打造黃河石林全國5A級景區,全面提升景區管理服務水平,致力打造引領白銀旅游快速發展的龍頭景區和優勢品牌,成為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做精四條特色旅游線路。就是以黃河石林為核心,實施景區基礎設施提升工程,串聯水川黃河大峽、黃河假日城、四龍休閑度假區、靖遠濱河景觀帶、平川北武當山、景電高揚程提灌工程、五佛沿寺、永泰龜城等沿岸旅游景點,打造集休閑、觀光、養生、采摘等為一體的沿黃風情旅游線路。
以紅軍會寧會師舊址為核心,串聯大墩梁、慢牛坡、紅堡子、紅山寺、虎豹口、西征公園、西路軍紀念館、紅軍西征勝利紀念館等景區,打造體驗式、參與式、教育式的“重走長征路”微縮景觀線路。
以礦山公園和白銀公司露天礦坑為核心,帶動蒸汽旅游觀光車、沿途工礦企業博物館群、華鷺鋁業等工礦遺址、金嶺公園等景區,打造城市工業文明觀光旅游線路。
以金溝生態景觀帶和花村顧家善為示范,加快推進鄉坊強灣村、新坪富坪花兒新村、水韻獨石、厙弆杏花村等美麗鄉村及平川棗樹臺、會寧南川、景泰西和、平川陶瓷、靖遠東灣等田園綜合體和特色小鎮建設,著力打造山水生態、農耕文化、農事體驗、古村古鎮等生態休閑旅游線路。
在此基礎上,白銀市大力提升旅游要素配置,全方位提升“吃住行游購娛”的品質……
凸顯“吃”的特色。集中打造以靖遠羊羔肉、景泰戈壁魚蝦、會寧小雜糧、水川長面、酸爛肉等為主的本土特色美食文化,讓游客感受“白銀味道”。
提高“住”的質量。新建一批文化主題酒店,引進一批國際品牌連鎖酒店,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民族文化、鄉村民宿等主題的民俗客棧。
暢通“行”的渠道。加快交通主干線與城市、景區、機場、車站之間的連接道路建設,提升路網層次,加快高鐵、通用機場建設進度,構建立體化交通格局。
提升“游”的品質。加強景區內游樂設施建設,增加特色采摘、徒步探險、健身娛樂、體育賽事等新興度假項目,為游客提供周到、安全、優質的旅游服務。
刺激“購”的欲望。加快旅游商品研發轉化,重點抓好地方特色產品的開發、生產和包裝,特色鮮明,彰顯文化,增加游客的購買欲望。
豐富“娛”的樂趣。順應大眾旅游多樣化、多層次的娛樂需求,白天在旅游景點增加具有西部風情和地方特色的傳統活動和民間習俗,夜晚精心編排和演繹具有白銀歷史文化特色的節目,打造特色“燈光秀”“夜景”“夜市”等,不斷提高旅途滿意度。
目前,全市共有A級景區6家、星級賓館16家,5年來累計接待游客210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00億元,年均增幅25%以上。
“體育+旅游”火了景區
白銀市依托境內獨特的旅游資源,積極探索“體育+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路子,把體育元素融入旅游產業中,先后成功舉辦了黃河石林國際自行車越野賽、萬人國際徒步大賽、“重走長征路·圓夢助學行”公益徒步、首屆百公里越野賽暨馬拉松賽等多項大型體育賽事,“以節促旅、以會興旅”“體育+旅游”等發展模式日趨成熟。
這種“體育搭臺、旅游唱戲”的模式,讓前來旅游觀光、觀賽的游客絡繹不絕。
日前,來自臺灣的游客徐華愈告訴記者:“之前,我在電視上看過白銀的相關體育賽事,了解到黃河石林是個很美的景區,風景非常壯觀,尤其是在22道彎比賽,很值得到現場觀看。”
據黃河石林大景區管委會副主任陳其利介紹:“近年來,黃河石林先后舉辦體育專業賽事20多項,成為推動景區發展和帶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白銀市在黃河石林景區、沿河縣區景觀帶多次舉辦大型國際體育賽事,把美麗的白銀推向了全國、推向了世界,使白銀知名度越來越高,精彩的賽事活動也讓白銀區域內的各個景區人潮涌動,成為人們接近自然、擁抱熱情和燃燒激情的最佳“目的地”。
“旅游+扶貧”富了百姓
沿著干凈整潔的村巷道路走進白銀區水川鎮大川渡村,一路樹影婆娑、花香撲鼻,青瓦白墻、獨具特色的民宿格外引人注目。
“這兩年,村里環境越來越好,吸引了不少游客來觀光旅游,雖然我們的店剛開業不久,但打電話預約住宿、訂餐的客人很多。”民宿經營戶高麗偉笑著說。
2017年底,高麗偉、周尚健等人合伙租下村里廢舊農舍進行改造,打造以中國書法繪畫、民俗曲子戲、地方特色美食等為主題的6個民宿院落,頗受游客青睞,農家小院煥發出新的生機,也給當地百姓帶來新的就業機會。
村民羅茹翠告訴記者:“我把自家院落租給了高麗偉,同時在民宿打工,除了每年的租金收入,每月還有近3000元工資,這算是吃上了‘旅游飯’。”
像羅茹翠一樣吃上“旅游飯”的水川鎮熙春村村民魏列琳說:“以前家里經濟收入單一,現在來到‘花海’打工,不僅環境好,還能就近干活掙錢。”
魏列琳所說的“花海”位于水川鎮大坪村的白銀區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園區核心范圍的5000畝土地中,撂荒地約占40%,通過土地整理,解決了500多農民的長期就業,輻射帶動周邊農民就業超過1.2萬人。
近年來,白銀市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打好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堅持走“旅游+扶貧”融合發展的路子,將旅游扶貧與農村“三變”改革、特色產業培育、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大力實施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工程,積極整合旅游扶貧資金,深入挖掘山水生態、農耕文化、農事體驗、特色種植、古村古鎮的旅游價值,推動旅游扶貧向縱深發展,為當地群眾提供更多的創業、就業平臺。
目前,全市有持續經營的“農家樂”經營戶400余家,旅游業直接從業人員達3000余人,間接從業人數達到1.5萬余人。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4億元,全市旅游綜合收入占到地區生產總值的5%以上。
白銀市大力發展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田園風光為韻、以村落民宅為形、以生態農業為基的鄉村旅游日漸火爆,美麗鄉村成為市民觀光休閑的旅游勝地,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圖文來源:甘肅日報)
責任編輯:胡君毓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旅游資訊 頻道推薦
-
來寧夏黃河大峽谷開啟“七夕”浪漫之旅2018-08-1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