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趕上好時代了,隨著五臺山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尤其是我們鄉自前年劃入五臺山風景名勝區后,我們這山里很多不起眼的東西變得值錢起來了。只要你留心、勤快,山野遍地都是‘金’,近幾年來,我每年在種地的空閑時間,做點刨、采、剪、撿的營生,每年都能掙兩萬塊錢左右……”在五臺山風景名勝區石咀金鑫旅游市場做生意的石咀鄉炭垚坪村農民王榮光樂呵呵地說。
五臺山風景名勝區石咀鄉境內山巒疊嶂、河溪眾多、樹木參天、風光旖旎,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相互交融,也是晉東北部出省通道和忻阜高速公路五臺山站出入口處,位居五臺山風景名勝區的南大門。近年來,隨著五臺山旅游業發展駛入“動車”道,當地農民打破過去單一的以農耕為主的產業結構,依托山野優勢,靠山吃山,不斷挖掘山野獨有的土特產品,變廢為寶,成為了增收致富的一項新興產業。
王榮光說的刨、采、剪、撿是當地農民在空閑時間從事的一項副業。“刨”就是刨一些自然死亡或一些正當砍伐后樹根和灌木根,而后根據樹根的形狀經過打磨或雕刻后,形成各種各樣造型的根雕拿到市場上出售;“采”就是每年的處暑過后至秋風前,當地人上山采蘑菇;“剪”就是每年初冬季節沙棘熟透之際,當地人上山剪沙棘,出售給山下上門收購的客戶;“撿”就是從山上撿回來的奇形怪石也能賣錢……
王榮光說,2011年以前,貫通晉、冀、京、津等地的忻阜高速公路未開通之前,從我們鄉過往的游客少,加上又沒有專門的土特產品交易市場,所以基本上沒有人做刨樹根、剪沙棘、撿石頭的營生,就是采蘑菇也是自家食用和送親朋好友,不像現在以銷售為主,近年來鄉里積極引導我們依托當地資源優勢,開發土特產品,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尤其是耿鎮村的村民耿俊偉自籌資金200多萬元在2013年開辦了金鑫旅游市場后,為我們旅游沿線8個村的土特產品交易提供了平臺,解決了100多人的就業問題,特別是增加了貧困戶和老弱病殘者的收入。聽說他還要完善和擴大現有的市場咧,那就更好了!
五臺山金鑫旅游市場創辦人和負責人耿俊偉說,這些過去不值錢的樹根、石頭、沙棘和只自家食用的蘑菇,如今卻成了當地旅游市場的熱銷產品和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我們這里可謂是山野遍地都是金,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和農民商品意識和文化意識的不斷增強,還有很多過去看似一文不值的東西會陸續被挖掘成商品或產品走向市場,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寵……
責任編輯:胡君毓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泰國欲借免簽加速中國游客“回流”2018-10-18
- 北京老年游供需錯位難題待解2018-10-18
- 讓老年人游玩之路平安順遂2018-10-18
- 最新旅游資訊 頻道推薦
-
馬蜂窩回應數據造假:自媒體文章失實,系有組2018-10-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