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經濟全球化遭遇寒流,貿易摩擦不斷加劇,商品、服務和人員的自由流動受到貿易保護主義的威脅,給全球經濟穩定增長帶來了嚴峻的考驗。在此背景之下,中國召開首屆中國進口博覽會,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促進各國經貿交流的重大舉措。
數據也表明,中國的進口增長將是一個長期趨勢?!督洕鷮W人》11月1日報道稱,2000年,中國是世界第八大進口國,約占全球進口的3%。而去年,中國的進口份額僅次于美國,占全球的比例超過10%。
數字背后的變化體現在方方面面,以占比服務貿易三分之一的旅游行業增長為例,就映射著我國服務貿易進口的發展。旅游貿易的進出口定義很有趣——中國人如果出去旅游,對中國而言是進口,而外國人來到中國,對中國而言則是出口。2017年中國出境旅游突破1.3億人次,中國游客消費規模接近全球總收入的五分之一,保持世界第一大旅游國的地位。中國通過實物貿易掙了錢,再通過服務貿易比如出境旅游,把錢花出去,保持了貿易的相對平衡,同時也為中國服務進口做出了巨大貢獻。
首屆進口博覽會把旅游服務作為服務貿易展區的重要一部分非常具有智慧,不僅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國旅游市場巨大潛力和中國旅游企業的創新能力,更為旅游行業進出口雙向發展提供了有力抓手和展示交易平臺。
旅游服務將成為服務貿易增長催化劑
全球貿易正快速從制造業轉向服務業,這一結構性轉變將服務業推向全球經濟增長的中心。而作為消費領域里“昂貴”的精神體驗消費,旅游服務在服務貿易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在未來仍將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也正因如此,旅游服務成為服務貿易增長的助推器和催化劑。
中國目前僅有10%的人口擁有護照,遠遠低于美國的42%,但中國護照擁有量的復合增長速度已在過去五年內達到25% 。中國現在的人均GDP是8000到10000美元左右,對照韓國、日本二三十年前的情況,今天的中國是出境游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
同時,未來很大一部分的旅游消費,實際上是讓人們到全世界各地享受最好的服務,這個過程也會進一步加快整個世界的創新速度。創新是多種思想和物品的重新組合,所以能和廣泛的人和物進行低成本交流的地方將成為創新的中心,也就是說哪個地方能讓很多人很方便地去訪問其他人或者其他資源,那么這個地方就會成為創新中心。換句話說,如果哪個地方成為人口和旅行的中心,那么這個地方就會成為創新的中心。
歷史上旅游服務最發達的地方其創新力也最為活躍,由此可以預期隨著中國旅游服務的不斷提升增長,加上中國對于改革開放、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和調整,中國的創新力還在不斷增強,為服務貿易強勁增長做好了基礎,未來會持續促進中國GDP的整體提升。
中國急需服務貿易的全球品牌
中國已經是“世界工廠”,在全球貿易來說是第一大貿易國。但是服務貿易方面,競爭力還是比較弱。在全球化的中國公司中,制造業居多,如華為有將近一半的收入來自海外,而在服務業中還沒有非常成功的案例。但旅游是全球化的業務,所以攜程更有機會在全球化的過程當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一個優秀的全球化公司必須具備三大條件:一是供應鏈的全球化,二是品牌全球化,三是創新和研發全球化:即產品是否覆蓋全球的產品、是否利用了全球的供應鏈;品牌認知度是否覆蓋全世界以及創新和研發是否利用了全球的人才。做到這三方面才真正算得上是全球化的公司。
從供應鏈的角度來說,攜程是現在中國最大的國際旅游酒店平臺,國際酒店(銷售)占我們收入的25%左右。機票方面,有40%的機票是國際機票。出境游方面、旅行團方面,現在有50%的旅行團業務是出境旅游業務。從產品的覆蓋度、價格和服務能力上已經是世界領先。而在全球品牌認知度上還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也希望通過和全球其它企業合作,在今后的2、3年的時間里,建立一個全球領先的、全球化的中國服務品牌。
加快簽證改革,助力旅游業進出口雙向發展
盡管中國進出口總值持續增長,貿易保持順差,但在服務貿易中還存在高額逆差。2017年服務貿易逆差高達2000多億美元,其中旅游服務逆差的規模最大。中國出境游的人數遠高于入境游的人數。
中國旅游基礎設施一流,旅游資源豐富,作為世界上出境人口最多、消費能力最強的國家,國內國際旅游增勢迅猛,同時,中國旅游基礎設施接近成為全球領先者。以汽車保有量及國家高鐵建設發展為例,中國擁有世界第一的汽車保有量,以及里程最多、速度最快的高鐵設施,這些都將為國人的旅行提供優于其他國家的出行條件。
然而,對比出境,入境旅游數據低很多,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入境簽證便利度不夠是比較重要的原因。
目前中國入境簽證的便利度,嚴重制約中國入境游發展。根據世界旅游組織統計,世界上只有五個國家的入境簽證手續比中國更麻煩。應盡快改變,簡化入境簽證,發揮中國入境游潛力。如果能讓外國人辦中國簽證更便利,中國旅游市場會有更多機會和空間。
中國國土面積與美國差不多,人口大約是美國的四倍,美國入境旅游每年7500萬人,中國2017年只有2917萬人;另就日本而言,無論旅游資源還有人口、疆域都比中國小很多,但其入境游人數跟中國差不多,每年2869萬人次,中國的入境旅游潛力遠遠沒有被發揮。外國人對中國的旅游文化保持好奇,近年來中國空氣污染實際上也在改善,大城市旅游安全度也很高,這都有利于入境游發展。由此可見,放開旅游簽證,促進旅游進出口的雙向發展,中國大有可為。
用旅行鏈接全球是自信也是機會
眾所周知,本次進口博覽會是一次開放融通的貿易盛宴,而向世界開放與融通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旅游。
現代社會,跨國人員的交流主要是通過飛機,世界上北半球的任何兩個地方基本只有一天不到的路程(南半球的國家稍有劣勢)。而且互聯網使得世界上任何兩個人可以即時通訊。這使得原來地理上的差異基本被抹去了,剩下的阻隔人類旅行和交流的障礙是:語言、文化、法律的差異、資本、貿易和信息管制、還有簽證等。 國家之間的交流仍然存在很多政策性的障礙,而一個主權國家卻往往可以擁有單一的商品,人才和資本市場。所以人口多的國家就具備創新的優勢,這是過去美國和中國(未來印度)發展經濟的優勢。
當然光有人口和內部交流的暢通還不夠,要保持人口、商品和信息的對外流動性,尤其是人口的對外交流,讓別國的人進來不僅是一種自信的表現,更可以讓中國成為交流和旅行的樞紐。中國能否成為世界創新中心的標志就是中國能否成為各國人民都想來旅行的地方。
正如本次進博會體現出鮮明的態度“開放的中國,等你來!”,開放的中國是世界的機遇,用旅行鏈接全球也是中國的機會,有助于把世界對中國的關注從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轉變為Made with China與中國同行,會讓中國持續保持國家創新力,為推動經濟全球化注入正能量。
責任編輯:胡君毓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哈爾濱旅游客運智能服務平臺正式上線 1784臺旅游客車上網就能約2018-11-05
- 江蘇警方破獲老年人保健品詐騙案:邀請旅游 專家開方2018-11-05
- 瑞典乒乓球公開賽 中國女乒三主力皆負2018-11-05
- 最新旅游資訊 頻道推薦
-
兩名中國游客在蒙古失聯10余天 中使館高度關2018-11-0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