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屆紡織非物質遺產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發布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提出我國在由“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轉型的過程中,仍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需要通過重塑中國紡織產品自身獨特的時尚品位和文化價值,打造一批享譽世界的國家品牌,提升品牌附加值和文化軟實力解決這一問題。
《報告》指出,不平衡主要表現在產業結構、區域結構、企業結構、技術結構、產品結構等方面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體現在作為制造業,紡織工業與文化產業融合不充分,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生產結合不充分,紡織服裝企業品牌體現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不充分,紡織品服裝個性化、定制化滿足消費者對美好生活新需求不充分。
而這也為紡織非遺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戰略機遇,《報告》分析稱,紡織非遺具有延展性強、融合生活等特征,能夠實現紡織工業與文化創意、旅游等行業融合發展,還能讓傳統工藝通過服飾、家紡等產品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此外,紡織非遺的創造性手工制作正好可以滿足現代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報告》還提出,紡織非遺的發展還存在文化創意和設計能力不足、文化產業鏈不完善、自主創新能力弱、政策性保護資金有限、融資渠道不暢等問題,因此需要正確處理傳承與市場,傳承與資本的關系。
一方面推動紡織非遺與相關產業的橫向融合,另一方面推動紡織非遺在產業鏈上的縱向延伸,同時也要推進紡織非遺與資本市場的可行性項目對接、人才對接,推動文化、產業、資本多領域合作與共同發展。
責任編輯:胡君毓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中國海拔最高飲用水源地完成環境整治2018-11-19
- 長沙:世界“媒體藝術之都”名片背后的邏輯與密碼2018-11-19
- 剛果(布)留學生體驗非遺技藝2018-11-19
- 最新旅游資訊 頻道推薦
-
贛縣六旬老人用鸕鶿捕魚40余年 希望能成為鄉2018-11-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