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將在游覽中聽到文化之聲、看見文化之美、領悟文化之韻,在縱情山水之際增強文化自信心,在追憶往昔時提高文化認同感
前不久,中辦、國辦印發《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強調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建設任務,使長城、大運河、長征沿線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協調推進局面初步形成。這標志著《方案》從今年7月在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后,已經進入貫徹落實階段。
萬里長城是中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象征,凝聚了中華民族眾志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大運河與長城一起被列為世界最宏偉的四大古代工程,是中國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偉大創造,是中華民族不朽的歷史文化。長征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展現了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反映了紅色革命文化的強大感召力。隨著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逐步開始,流淌在中國人血液中、凝結在共同記憶里的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將以國家文化公園為載體展現出永恒的魅力。
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掘好、利用好豐富文物和文化資源,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傳承革命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以長城、大運河、長征沿線一系列主題明確、內涵清晰、影響突出的文物和文化資源為主干,生動呈現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和鮮明特色,對于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充分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持久影響力、革命文化強大感召力、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強大生命力將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其凝聚力源于對傳統的保護,其生命力在于世代傳承與不斷發展。每一個時代都需要文化建設的精品力作。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文化供給“量的擴大”以及“質的提升”都有了新的要求,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是滿足文化需求的精準供給。在一定的物理空間內,展示最有辨識度、生命力和傳播力的文化景觀,有利于體現文物保護、資源利用和文化傳承的統一,有助于將三大國家公園打造成國家形象和民族符號。人們將在游覽中聽到文化之聲、看見文化之美、領悟文化之韻,在縱情山水之際增強文化自信心,在追憶往昔時提高文化認同感,在心意相通里讓文脈永續流淌。
文化傳承保護是世界性話題。建設國家文化公園,也將為文物保護、文化傳承提供中國方案。《方案》的一個鮮明特色,就是注重處理好傳承保護與合理開發之間的關系,既明確實施重大修繕保護項目、嚴防不恰當開發和過度商業化,又鼓勵對優質文化旅游資源推進一體化開發、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文旅企業。同時,長城、大運河、長征分別涉及15個、8個、15個省區市。《方案》要求,強化頂層設計、跨區域統籌協調,正是要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方案》明確了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但高質量推進貫徹落實還需要下硬功夫。以深耕厚植之心,凝聚各方之力,就必定能將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成為新時代中國文化傳承的精品,使之成為世界各國爭相欣賞的中國文化瑰寶。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16日 05 版)
責任編輯:胡君毓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中辦國辦印發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2019-12-06
- 最新旅游資訊 頻道推薦
-
美團民宿攜“夢之次元”空降廈門草莓音樂節2019-12-1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