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遠洋漁業船隊整裝待發。
我省8艘赴北太平洋遠洋捕撈漁船。
東南網9月5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張靜雯)
敢拼會贏 建成境外最大漁業基地
毛里塔尼亞,這個非洲西北部的國家,北邊緊挨撒哈拉沙漠,西瀕大西洋。在那里,雖然一眼望去只有無邊無際的沙漠,但是大自然卻賦予了這個國家一筆寶貴的財富——漁業資源。
“滿沙灘都是海螺,漁民捕多了的魚就扔在灘上。”2010年10月,初到努瓦迪布考察的福州宏東遠洋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蘭平勇敏銳地察覺到,當地漁業資源豐富,但加工、保鮮技術落后,發展空間巨大。隨即,他產生了一個“瘋狂”的想法,要在這片荒蕪的海岸打造一個現代化的大型遠洋漁業基地。
“我們的基地選址在撒哈拉沙漠邊緣,地形最高落差達8米,工程隊要從70公里外把沙土運到海邊填平,同樣面積的填方造價比國內高出好幾倍。當年,毛里塔尼亞幾乎沒有工業,鋼筋水泥等建材都要從西班牙和國內運到那里;還有,我們得自己開車運淡水,自己發電……”異國創業的點點滴滴,蘭平勇仍記憶猶新。
2011年開始,蘭平勇帶領宏東員工在毛里塔尼亞努瓦迪布投資2億美元分期建起了集碼頭、冷庫、加工廠、修船廠、制冰廠、海水淡化廠、員工培訓中心、生活區等于一體的,占地達9萬平方米的現代化漁業基地。
經過幾年發展,宏東的毛里塔尼亞基地已成為中國企業在海外建設的規模最大的遠洋漁業基地。現在,每周有25個貨柜、總量超過2500噸的魚貨,從這里發往歐美、日韓、中國等地。據介紹,該基地2016年給宏東公司創造了6000多萬美元的收入。
授之以漁 宏東模式獲各方點贊
洛哈麥迪是宏東毛里塔尼亞公司的2000名非洲籍員工中普通的一員。他的就業經歷,也是宏東眾多毛里塔尼亞雇員的一個縮影。
6年前,洛哈麥迪還是個無業者,連基本生活都非常困難。而現在,他平均每個月能夠領到1000多元人民幣的工資,這相當于當地平均水平的兩倍。不僅如此,令他更加感到高興的是,公司能夠為大家安排參加各種技術培訓,大家可以學習到識別魚類、安全生產、捕撈技術、魚貨加工、管理技術等很多“干貨”。
作為毛里塔尼亞最大的外資公司,宏東為當地創造了2000個就業崗位,培訓數百名漁業技術人才,而且直接為當地帶來近3億美元的投資。項目還通過延伸產業鏈,帶動相關配套企業到當地進行投資,增加了毛里塔尼亞國內生產總值,對毛里塔尼亞當地的政治、經濟、就業、稅收、漁業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亞哈是毛里塔尼亞當地的漁船發動機和潤滑油供應商,已和宏東合作多年。他說,宏東是自己最大的客戶,能合作非常榮幸。“現在,自己公司拓展了章魚加工業務,也希望能夠在這個領域和宏東開展合作。”他表示。
“更重要的是,宏東的進入為毛里塔尼亞開發出中下等級的漁業資源,比如沙丁魚類、鯛類、甲殼類等,使得他們的資源利用更加均衡與合理。”毛里塔尼亞漁業與海洋經濟發展部部長納尼充分肯定了宏東在漁業資源保護和就業培訓上作出的貢獻。
口碑良好 閩企出海之路越走越寬
一直以來,毛里塔尼亞政府對于漁業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有著很高的門檻和“零容忍”的法規。省遠洋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陳澤鑾說,非洲國家希望我們發展遠洋漁業,不是把魚捕撈完就走了,而是希望在當地能夠建基地、加工廠、冷鏈物流,能夠解決當地的就業問題,能豐富當地的市場,給當地人民帶來好處。
“因此,宏東‘基地+船隊+漁業資源’的投資合作模式很受當地歡迎。”宏東漁業董事會秘書陳忠杰介紹說,毛里塔尼亞政府也給予了宏東更多的優惠政策,按照宏東漁業與其簽署的為期50年的漁業合作協議,宏東漁業毛里塔尼亞公司在當地獲得捕撈許可證的漁船有169艘,年捕撈總量達10萬噸。
據了解,信心倍增的宏東,還計劃投資4.5億美元,建設以毛里塔尼亞漁業基地為中心,多點布局塞拉利昂、摩洛哥等漁場資源,從而構建點面結合的西非漁業基地。同時,宏東還圍繞莫桑比克海峽,與莫桑比克、坦桑尼亞開展漁業合作,從而輻射印度洋海域及莫桑比克海峽周邊國家專屬經濟區。現階段,宏東已經與坦桑尼亞政府就漁業基地合作項目進行洽談。
宏東的成功不僅讓自身發展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也為福建企業走進非洲積攢了良好的口碑,不少非洲國家向閩企拋出了“橄欖枝”。毛里塔尼亞漁業與海洋經濟發展部部長納尼表示,希望更多的福建企業能遵循宏東的軌跡,無論是工業、農業還是第三產業,都能夠以宏東為榜樣來毛里塔尼亞投資。
近期,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總理特羅瓦達還特別前往我省尋求合作。他表示,該國希望在漁業方面與福建的相關部門展開合作,出臺一系列鼓勵政策,如提供融資、柴油補貼,加強為船舶維修和貨物轉運提供支持等,以吸引有經驗的福建企業前去投資。
責任編輯:李牧晨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式亮相2017-10-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